stella

About 蘇 郁淳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蘇 郁淳 has created 19 blog entries.
10 11, 2022

政大產創總中心歡慶五周年 盛大舉辦「研發成果如何落地成為產學合作生態圈」論壇

2023-02-19T20:36:32+08:00

產創總中心舉辦「研發成果如何落地成為產學合作生態圈」論壇。 (照片左起依序為:王儷玲教授、羅至善副總經理、李蔡彥校長、鄭至甫營運長、吳上財董事長、吳安妮講座教授) 政大產創總中心歡慶成立五周年,於11月9日盛大舉辦「研發成果如何落地成為產學合作生態圈」論壇,特邀產學合作碩果豐富的吳安妮講座教授與王儷玲教授主講,與政大合作淵源深厚的町洋企業吳上財董事長、中國信託銀行副總經理暨數位金融處處長羅至善蒞會與談。現場雲集町洋企業高階主管、證券金融業等各領域師生嘉賓,共同傳承與交流產學合作經驗。 […]

政大產創總中心歡慶五周年 盛大舉辦「研發成果如何落地成為產學合作生態圈」論壇2023-02-19T20:36:32+08:00
3 11, 2022

智財講座|想出來選就不可不知的著作權 蔡孟翰律師談論文與抄襲

2023-02-15T13:32:59+08:00

蔡孟翰律師從時下熱議的政治候選人論文風波出發,分享論文與著作權議題 【產創總中心】(文/蘇郁淳) 本校產創總中心舉辦之智慧沙龍系列講座,於10月27日迎來最終場。邀請現任職於「法律白話文運動」資深編輯的蔡孟翰律師,主講「想出來選就不可不知的著作權——談論文與抄襲」。 […]

智財講座|想出來選就不可不知的著作權 蔡孟翰律師談論文與抄襲2023-02-15T13:32:59+08:00
2 11, 2022

智財講座|線上教學不侵權 章忠信教授談製作數位教材著作權與合理使用

2023-02-15T13:33:38+08:00

章忠信助理教授,以其豐富實務經驗,分享製作數位教材著作權與合理使用 【產創總中心】(文/蘇郁淳) 隨著數位教學成為未來趨勢、開放式線上學習平台紛紛建置,所衍生的相關著作權法議題也浮上檯面。10月20日,本校產創中心舉辦第三場智慧沙龍系列講座,特邀深耕智財領域三十餘年的東吳大學法律系章忠信助理教授,分享「製作數位教材著作權與合理使用」,憑其豐富實務經驗,深入淺出地介紹著作權法制的基本理念,解惑教學現場的著作權疑難雜症。 […]

智財講座|線上教學不侵權 章忠信教授談製作數位教材著作權與合理使用2023-02-15T13:33:38+08:00
29 10, 2022

智財講座|王至德律師 談網路與校園著作權

2023-02-15T13:36:59+08:00

「金擘聯合法律事務所」王至德律師 主講「網路與校園著作權」 【產創總中心】(文/蘇郁淳) 本校產創總中心舉辦之智慧財產權沙龍系列講座,於本月13日迎來第二場,邀請金擘聯合法律事務所王至德律師,主講「網路與校園著作權」,介紹日常生活常觸及到的著作權議題,帶領在場聽眾破除法律迷思,釐清充斥網路中的「合法/不法」行為,為師生們加值法律的基礎知識。 […]

智財講座|王至德律師 談網路與校園著作權2023-02-15T13:36:59+08:00
25 10, 2022

智財講座|徐書磊營運長 談新媒體時代的著作權自保指南

2023-02-15T13:37:19+08:00

  「法律白話文運動」徐書磊營運長 談新媒體時代的著作權自保指南 【產創總中心】(文/蘇郁淳) 為歡慶本校產創總中心成立五周年,產創總中心特別於十月,與研發處共同舉辦智慧財產權沙龍系列講座,為五周年系列活動揭開序幕。首場講座於本月6日登場,邀請「法律白話文運動」徐書磊營運長,以「新媒體時代的著作權自保指南」為題,結合自身產業經驗與實務案例,分享社群經營需注意的著作權概念與商業邏輯。 […]

智財講座|徐書磊營運長 談新媒體時代的著作權自保指南2023-02-15T13:37:19+08:00
4 10, 2022

生活化的外交:用鏡頭說出「酷兒」故事——專訪陳品蓉導演

2023-02-02T11:41:39+08:00

陳品蓉(圖右)與其畢製短片《Second Parent》女主角Jinny Chung(圖左)合影。 時序入秋,深夜涼意拂起,而與台灣遠隔十五小時的洛杉磯卻正晴空如洗。2015年,甫自政大外交系畢業的陳品蓉,毅然赴美追尋電影夢。坐在電腦鏡頭前的她,漾開的熱情笑容、奔放的藝術氣息,與筆直穿透進落地窗的明朗陽光相互輝映。 「酷兒」一詞,既表述陳品蓉的身分認同,亦標誌出她不服從既定框架的酷個性。作為新世代導演,陳品蓉致力以鏡頭介入性別議題,敘說面貌各異的同志故事,也透過電影開啟另類文化外交。在陳品蓉身上,電影、性別、外交,三者共同拼造出屬於她的人生版圖。 棲身之地:在「影視」找到自己 高中就讀語資班,大學進入政大外交系,如同其他置困於升學體制的台灣學生,成績優異的陳品蓉,求學過程一路扮演師長期待下的「乖」女孩。她幼時便察覺自己被同性吸引,只是囿限於社會氛圍,彼時的陳品蓉,僅能將自己的憧憬和感受,安分守己的收納進櫃子中。 然而,自我身份的探問與先天的藝術細胞,宛如潛伏於地表的水流,以無可忽視的力量暗自擾動。櫃子關不住年輕生命極欲了解自己的渴望,陳品蓉栽入歐美影視作品摸索答案的雛形。由於當時西方同志運動行之有年,在同志權利上已取得階段性進步,社會風氣與法律制度的發展構成了影視內容的多元化。相較於亞洲社會偏向描述悲情、晦暗的同志困境,歐美影集則為陳品蓉「指路」——構圖出通往結婚、成家的可能未來。 憶及這段「身分/影像敘事」的啟蒙,陳品蓉表露心跡,這些影集「以現在觀點回看,或有過時與謬誤之處。但讓當時的我,得以直接觀察到西方同志生活方式」。在梳理自我的過程,陳品蓉看見「影像」具備穿透人心的影響力,影像既提供棲身之地,安放徬徨、排除在主流價值外的個人;另一方面,影像面對公眾,讓「隱形」的同志族群得以「現身」社會,開啟不同群體間,彼此互相對話、理解的機會。 顯影同志故事:從電視消費者轉向電影生產者 從電視消費者轉向電影生產者,大學是命運交叉點。利用政大自由多元的學風,陳品蓉積極拓展學習邊界,旁聽「電影賞析課程」、加入X書院練習創意發想,把握暑假時間至紐約電影學院洛杉磯分校短期進修,儲備電影器材操作、拍攝等相關技能,逐步勾勒「製作電影」的具象輪廓。 有了「硬體」概念,參加「陸仁賈」的社團經歷則為日後拍片填裝「軟素材」。 陳品蓉指出「陸仁賈」的特殊之處,當時多數學校的同志社團只能地下運作,而政大卻前衛地應允正式成立。「陸仁賈」宛如寶庫,陳品蓉在這,初次觸探各種性與性別的知識概念。「找到一群跟自己一樣的人」同時激發她以「行動」介入改變社會的能量——參與同志遊行、至立法院舉牌抗議、擔任同志諮詢熱線志工——如今同志的污名淡化、同婚終能合法,這一群小小的「路人甲」們功不可沒。 「在這些活動、場合,看到的是一張張真實存在的臉孔,他們真實的樣子。」陳品蓉自我剖析,對「活生生的人」的興趣遠大於書本理論,「不同人樣貌的浮現,有時會顛覆我的想像」,多樣性的生命故事,化為創作靈感,驅使陳品蓉將既集體又個人的同志世界「顯影」出來。 鏡頭會說話:透過聲光發送訊息  「我想在電影的『娛樂』與『藝術』之間尋求平衡,傳遞出訊息。」 攜帶外交系養成的合作溝通技巧、對於同志議題的強烈關懷、蓄積已久的導演夢,漂洋過海,這一切在南加大電影研究所匯聚成豐沛創作力。 陳品蓉的畢業短片《Second Parent》(中譯:《第二個媽媽》)寫實一對女同志家庭故事。剛接任全職主婦的主角Kat與重返職場的妻子Julia育有三歲女兒Becca。Becca的誕生,來自於Kat哥哥Dylan的精子與Julia卵子的結合。無論Kat如何付出心力照料,始終感覺女兒與有臍帶連結的Julia較緊密,自己彷彿是進不去的「局外人」,永遠的「次等」(second)母親。 陳品蓉將鏡頭對準Kat,透過短短十四分鐘的情節推移,呈現一位非親生媽媽對經營親子關係的恐懼、焦慮,與努力無功的頹喪。為了編導所需,陳品蓉採訪多組同志家庭,理解到借精生子的女同志「媽媽」,會在小孩成長過程中,漸漸感受到與孩子間「像」與「不像」的距離,而對於自己到底在家庭中處於什麼角色感到迷茫。 該如何傳遞這層訊息?於此,電影便展現了極具魅力的敘事優勢。儘管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依憑各式數位媒介訴說故事、表達觀點,陳品蓉仍認為電影有其不可取代的獨特價值。「電影很細微,聲音、服裝、色調皆有意義。鏡頭能說很多話,帶引演員的情緒,讓觀眾快速進入其中。」譬如,《Second Parent》以「水」作為主要意象,具現Kat面對親子關係的無形恐懼。陳品蓉解釋設計理念:「讓觀眾更深刻體會到,無法克服的恐懼,猶如永遠也拉不近的血緣關係」。Kat原以為必須要克服畏水才能跟愛游泳的孩子親近,最後意識到並非如此,只要真心付出,孩子便能接收到母親的愛與心意。 電影的「寫實」特性,引發觀眾產生「偷窺他人」的特殊感受,陳品蓉認為,觀影過程如同人生的體驗之旅。觀眾在聲光中與角色產生連結,角色或能投射個人的境遇與情感,讓自己感覺到「被看見」;或能擴充人生的記憶體,透過看見不同樣態的生命故事,跳脫自己習常的舒適圈,進而有機會啟動共感同理。 《Second Parent》描述一對亞裔女同志家庭故事。 生活化的外交場合 把台灣帶出去 2020年,陳品蓉帶著這部初試啼聲之作,返回母土,於台灣國際酷兒影展(TIQFF)首映;而後巡遊歐美各地,在西雅圖酷兒影展、紐約雅美電影節、洛杉磯台美電影節大放異彩。離開外交系之後,陳品蓉以電影開啟另一種外交方式,「電影圈是生活化的外交場合」,拍片現場往往集結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夥伴,當帶著作品飛向世界,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相遇交流,電影就是彼此的共通語言,穿透膚色、種族、國籍界線。 一路走來,「跨地域」、「跨領域」是必要行囊,陳品蓉親身實證了「跨域」已成當代常態。她強調,「專精做一件事是好的,但各領域的異質結合不可或缺」,與各路人馬的火花激盪有助於突破慣性思維,為培養人脈、打磨專長、經營事業帶來多方益處。 抱持不受限的開放姿態,陳品蓉未來計畫帶《Second Parent》走得更遠,發展成以台灣為據點的長片電影,從兩代人的故事延展成祖孫三代情。電影將聚焦在Kat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試圖探討抱持傳統的上一代,面對子女組成多元家庭的複雜心理,價值觀念相異的兩代人,如何跨代對話,走向彼此和解、療癒之路。 [...]

生活化的外交:用鏡頭說出「酷兒」故事——專訪陳品蓉導演2023-02-02T11:41:39+08:00
11 07, 2022

AVM 產學合作|為台灣中小型製造業裝上翅膀:AVM打造全自動化的管理決策系統

2022-07-11T09:30:00+08:00

本校會計系吳安妮講座教授,研發AVM系統,結合硬體、軟體與管理制度。 面對智慧製造時代的來臨,本校會計系吳安妮講座教授獨創「作業價值管理系統」(AVM),並於2019年取得台灣專利,致力將智慧製造的「硬體」、「軟體」及「管理制度」緊密串聯。 本次產學合作計畫,吳安妮再度攜手町洋企業,在AVM系統的主架構下,以「即時」與「整合」為核心概念,打造「智慧製造的整合性管理」。吳安妮除了擔任計畫總主持人,亦負責「即時AVM系統、AVM管理決策系統及作業預算管理」之子計畫,規劃開發五套IT系統,解決過去產業無法「即時」掌握生產作業資訊的痛點,希冀帶領台灣中小型製造業,成功轉型智慧製造及數位升級。 植入有效管理系統 助企業永續經營 吳安妮以德國為參照,指出德國製造業憑其創新能力和管理制度而能永續經營,反觀資源弱勢的台灣中小型製造業,卻因缺乏資訊化的管理制度,往往無力跟上數位轉型步伐。協助執行本子計畫的劉景良副執行長補充,企業無法長久發展的另一原因,可能在於「欠缺系統」的傳承方式,倚靠抽象的「經驗」而非明晰的「數據」傳承管理知識,代際間易形成認知落差。因此,AVM系統的研發,便是幫企業裝上翅膀——將軟硬體與管理整合,運用數位化、資訊化協助企業「即時看見」數據、掌握問題根源,透過植入有效的管理制度強健企業體質,加快中小型製造業數位轉型的態勢。 在町洋企業原有的iO-GRID產品基礎上,本子計畫現已開發完成兩套系統:智慧製造即時設備管理系統、智慧製造即時製造成本管理系統。前者能即時收集工廠機台運轉狀況與時間成本資訊,有利於掌握生產作業相關問題,提升設備的整體效率;後者則即時計算出各工單的作業內容、投入成本,協助工廠主管能即時、有效地解決內部失敗成本及無生產力成本等問題。 管理鏈結軟硬體 締造學術、產業、教學三方共贏 吳安妮強調,學術研究不只應與產業應用結合,還需「超前思考」,為企業長遠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吳安妮指出,管理會計(簡稱:管會)學門的研究與實務存在斷差,管會研究缺少數據,過去須透過工廠硬體及軟體提供資料,但因未與管理制度整合,資料蒐集結果未必能符合研究所需。本子計畫的突破性發展,在於將工廠最基礎的設備及員工資訊與AVM鏈結,協助企業準確計算出有利於進行管理決策的資訊,而累積的大量實務資料,能回饋學術界通往更高端的學術研究,同時落實教學創新,實踐產業、學術、教學三方的互利共贏。 本子計畫今年目標,是將去年的二套産品延伸至「管理決策系統」,開發出「智慧製造設備管理決策系統」及「智慧製造之製造成本管理決策系統」。該二套系統將協助管理者從事各項管理決策,達到全自動化及AI預測之管理方向。吳安妮冀望自個別企業出發,未來擴及至整體產業鏈的AI預測,逐步從基礎工程走上去,期許能站在國際的位置,讓世界看到台灣製造業的卓越價值。 發行:產創總中心圖片:吳安妮講座教授 提供撰文:蘇郁淳

AVM 產學合作|為台灣中小型製造業裝上翅膀:AVM打造全自動化的管理決策系統2022-07-11T09:30:00+08:00
1 07, 2022

AVM 產學合作|政大町洋產學合作計畫「智慧製造排程管理」 幫助中小企業邁向智慧製造目標

2022-07-01T15:42:59+08:00

本校資訊管理學系陳春龍教授(左)、陳俊龍博士(右)致力研發APS系統 在智慧製造管理中,排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由本校資訊管理學系陳春龍教授主持、陳俊龍博士共同參與之「智慧製造排程管理」子計畫,便是致力於研發先進規劃排程管理系統(APS),結合吳安妮講座教授獨創之 AVM 系統評估生產成本的特殊方法,協助台灣中小型製造業進行產業轉型,邁向智慧製造的目標。 APS 系統的核心為排程的理論與運用,這也是陳春龍與陳俊龍長年深耕的領域。陳春龍指出,一般研究多偏向概念模擬,本次得力於與町洋企業的合作契機,能獲取實務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因而更貼近產業真實狀況。此外,與 AVM 系統的結合,將生產成本指標納入評估生產排程的選擇,得以提供管理者更全面性的資訊,與目前市面上僅注重生產效率指標的 APS 做出產品區隔,研發技術極具競爭力。 町洋企業原先便已具備能自動蒐集即時資訊的 MES 系統、客戶訂單資訊的ERP 系統,本子計畫所開發的 APS 系統將之加以整合。APS 系統具有整合現場訂單、產能、物料、機器運作等即時資訊的功能,透過開發智慧型演算法,協助生管人員以快速有效的方式生產排程,改善町洋企業過往以人工操作計算,費時且準確性不高的劣勢,大幅縮減時間與經濟成本。生產排程的效率與品質一旦提升,對於企業的機器利用率、訂單達交率,乃至經營績效等皆能帶來巨大效益。 作為計畫執行者,陳俊龍憶及研究初期的諸項難點。包含須將分散於各軟硬體的資料結構化整理,光資料的蒐集與確認便工程浩繁。而生產現場有許多限制條件,過去並未資訊化,如何逐一挖取出來並建立知識庫,對於團隊而言也是一大挑戰。僅管貼合實務的研究方式,開發出的 APS 系統仍有所侷限。陳春龍進一步坦言,受限於各製造現場的高度差異,實難以產出能一體適用於各企業的 APS 系統,對此,團隊設計一套清楚的推動步驟,有助於日後擴大運用至其他中小企業時,能縮短適應時間。 回應町洋企業的實際生產製造型態,本子計畫現已開發完成針對沖壓廠區的 APS系統,目前正在上線測試,預估今年十一月可完成第二套針對模具製造的 APS 系統。未來將持續推動系統實用化、產品化、智慧化,並協助國內其他中小型製造業建置,提升製造流程及工廠管理的效率,帶領台灣製造產業升級。 本次與町洋企業合作,在增進企業方效益的同時,學界亦獲得實務應用的寶貴機會,將自身知識技術轉化為具有社會貢獻的實體成果。就人才培育而言,產業需求同時也是學習場域,補足學生求學過程中較片斷的學習經驗,透過產學合作,締造產業與學界的雙贏局面。 發行:產創總中心圖片:產創總中心撰文:蘇郁淳

AVM 產學合作|政大町洋產學合作計畫「智慧製造排程管理」 幫助中小企業邁向智慧製造目標2022-07-01T15:42:59+08:00
30 06, 2022

AVM產學合作|數位分身模擬流程再造 開啟「客製化」智慧製造的未來想像

2022-06-30T23:55:05+08:00

圖一:本校資訊科學系李蔡彥教授主持「流程再造的模擬及視覺化」子計畫 資訊科技快速革新,強調「客製化」生產為核心精神的「智慧製造」,成為「工業4.0」時代的推動重點。在本次與町洋企業的產學合作計畫中,由本校資訊科學系李蔡彥教授主持的「流程再造的模擬及視覺化」子計畫,便是在發展「客製化」的智慧製造概念下推動。本子計畫致力於運用資訊科技,突破傳統製造技術僅能大量生產、卻無法客製化的侷限,透過開發輕量化的虛實整合系統(CPS),協助改變製造的流程與方法,以提高產品價值。 傳統生產線設計需經過模型建置、生產、組裝、調校等諸多程序,往往費時良久。CPS系統旨在開發「數位分身」(digital twin),透過3D虛擬技術,幫助自動化機具(如:機器手臂)預先模擬及預測實體產品生產情境。李蔡彥強調,製造流程設計位於生產線前端,若能透過視覺化模擬工具,提早發現潛在問題、即時線上調校,將能大幅縮短實際生產線設計過程,降低現實中探索的時間與經濟成本。 本子計畫所開發的CPS系統具有三大特點:輕量化、視覺化、智慧化。由於現有的CPS系統多仰賴國外大廠導入,導入條件與成本過高,亦不合乎台灣中小型企業需求,因此,李蔡彥團隊致力為台灣中小型企業量身打造瘦身、精簡版的CPS系統,從生產流程中尋找適合的零組件切入,以解決單一問題為目標。再透過視覺化擬真的方式,同時於電腦和虛擬實境呈現生產流程,此外,使用者能搭配穿戴裝置,沉浸於虛擬實境與模型直接互動,以自然的操控方式設定機器手臂產生最佳化的移動路徑。 利用町洋企業提供的CAD模型,在團隊一年的努力下,目前已完成CAD模型的匯出與簡化、機器手臂的機構設定、視覺化人機介面的設計,現已準備好一套樣本系統,經由後續實測、企業方回饋再加以滾動修正,日後期望能將產品上線。為了跟上「人機互動」的未來趨勢,團隊也將持續發展智慧型互動系統,優化機器手臂預測路徑的效率,俾益使用者獲得更加即時的互動體驗。 圖二:自動化機器手臂的機構設定 作為本子計畫主持人,李蔡彥分享,瞭解產業需求、如何將企業提供的龐大模型加以簡化,開發成具發展性、延伸性、並同時保留互動性與視覺化特點的系統,是合作過程中的燒腦難題。學術界與產業界看待問題的視角迥異,產業界具備生產實務經驗,著眼於公司營運現實;學術界則負責開發、培養進階技術,提供前瞻性的想法。此次跨域合作借重彼此所長,除了為町洋企業帶來減少成本支出的實際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帶給企業未來智慧製造的想像」,透過虛擬實境的即時運算技術,冀望能進一步帶領台灣企業達成「客製化」動態生產的願景。未來的智慧製造理想藍圖,正從CPS系統開始逐步描繪。 發行:產創總中心圖片:產創總中心撰文:蘇郁淳

AVM產學合作|數位分身模擬流程再造 開啟「客製化」智慧製造的未來想像2022-06-30T23:55:05+08:00

業務服務快速列表

場館服務
許珈瑄 #69326 sukika@nccu.edu.tw
宋建興 #69327 121786@nccu.edu.tw

核銷服務
曹瑋峰 #67480 129988@nccu.edu.tw

產學合作

創新育成
張杏萍 #67080 kristy@nccu.edu.tw
溫瑞玲 #69329 linda@nccu.edu.tw

智財服務
張弘諺 #69348 hungyen@nccu.edu.tw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