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25 04, 2024

【智財講座】聽音樂學智財權,依錚依靜分享音樂著作權歸屬

2024-04-25T12:00:52+08:00

(撰文:楊軒妮 / 編輯:張弘諺/發行:產創總中心) 本年度(112學年度)第二學期「智慧財產權沙龍系列講座」 第一場,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總中心(下稱產創總中心)跳脫傳統嚴肅且制式的智慧財產權議題分享形式,特別邀請曾獲政大金旋獎第27屆重對唱組第一名、成團超過十年的二重唱雙胞胎姊妹「依錚依靜」,透過音樂分享會的形式,穿插介紹著作權法的相關概念,提醒音樂創作、歌曲使用,在智慧財產權上應注意的眉眉角角。 依錚依靜以歌曲〈臨在〉開場,分享與政大緣分的開始。當時在台南讀大學的依錚,為了準備政大金旋獎,從台南搭復興號上來台北找依靜練習,榮獲第27屆重唱組第一名。之後依靜又在盧廣仲吉他大賽中喜獲冠軍,擔任過盧廣仲、張懸、法蘭等人的吉他手,正式展開了「依錚依靜」的音樂生涯。 在演唱了歌曲〈和我在一起〉、〈陣雨之間〉後,依錚依靜與我們分享一首歌的製作是很隨機、包含多種可能性的,可能先有詞,也可能先有曲,有可能兩者同時發生,著作權歸屬就在這其中去協調拆分比例。依錚依靜現場表演一段他們的日常創作過程,由依靜刷著吉他和弦、依錚哼著旋律,「此時這首曲子的著作權屬於兩個人。」依靜說。 語畢,依靜帶到下一個著作權問題:「若聽到背景音樂,有了作曲靈感,背景音樂創作者算是作曲者嗎?」依錚回應:「背景音樂創作者算是作曲者,只是在著作權的分配比例,需要去協調拆分。」 而詞曲做完,需找到信任的製作人、鋼琴手、貝斯手等,一起討論編曲和製作,錄製作品、上架平台。若想保有主導權,需爭取共同製作人,接著進入錄音階段,可以進錄音室,也可以「宅錄」,亦即在家錄。 依錚依靜接著演唱〈心靈感應〉、〈在森林的你〉及〈有人在家嗎〉。依錚依靜表示,心靈感應不只存在雙胞胎之間,其實一切萬物都有訊息想跟我們說。 有了依錚依靜對著作權的簡單介紹,智財專員張弘諺再為我們詳細解說音樂著作權之分類與歸屬。張弘諺說明,「音樂著作」是指包括曲譜、歌詞等等的創作;「錄音著作」是指表現系列聲音而能附著於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例如CD就是常見的錄音著作附著的媒介。而與音樂著作與錄音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又以公開播送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重製權等最為重要。 那麼,要在影片當中加入某首歌,要如何避免侵害著作權法呢?張弘諺說明,由自己演唱既有歌曲可能侵害音樂著作;若使用歌手演唱版本則不只會侵害音樂著作,亦可能侵害錄音著作。然而,要一一取得作詞、作曲者、歌手、唱片公司的授權實則不易,因此台灣目前有「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即著作財產權人(公開播送、演出、傳輸)將權利交給集管團體後,由集管團體向利用人授權、收費後,再將所收到的報酬,分配給該著作財產權人。 觀眾問及,改歌詞是否會侵權?依錚依靜表示,若要公開分享,需取得作詞人的授權。張弘諺分享,著作權是為了保護著作權人,但為了讓著作得以流通,法律有規定得以合理使用之範圍。在曲完全沒變的情況下,直接改歌詞或許無法主張合理使用之抗辯。 至於依錚依靜的行銷策略,他們表示過去授權給《風和日麗》,讓其透過免費聆聽的方式宣傳,現在則是拿實體光碟,直接授權給熟悉的店家,讓他們能在店裡播放。「就算聽眾沒那麼人,但仍依自己模式創作,相信總會遇到頻率對的人。」依錚依靜說。 最後,依錚依靜為我們帶來第二張專輯的同名歌曲〈謎樣的花〉,告訴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們,不論是否盛開,現在的自己,就是可以與他人分享的、最美好的狀態。

【智財講座】聽音樂學智財權,依錚依靜分享音樂著作權歸屬2024-04-25T12:00:52+08:00
25 01, 2024

就業與創業都離不開數位科技,你我都該掌握數位能力

2024-01-26T14:30:23+08:00

圖片來源:Canva 你知道你每天上網幾小時嗎?除了工作、讀書需要大量上網之外,你喜不喜歡在休息時間滑手機、看短影片呢?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Domo研究調查,2023年全球人民上網時間超過1.3萬億小時,2023年台灣網路使用報告則顯示,台灣平均每人一天上網7小時14分,高於全球平均6小時17分,18-29歲、30-39歲、40-49歲三族群為上網的主力族群,有超過九成五的人會上網。 人手一台手機、家家有網路,在已發展及發展中國家皆非難事,數位產品、網際網路為人們帶來便利與娛樂,也讓工作者、學習者能輕易透過網際網路找尋多元且深入的資訊。 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Covid-19)以來,學生已漸漸習慣透過網路學習,職場上也多出了「遠端工作」(remote work)、「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 WFH)的選擇,線上學習(online learning)、線上線下混合學習(online merge offline, OMO)也漸成為企業培育人才的新主力。根據FlexJobs在2023年的調查,96%的員工認為遠距工作或混合工作(hybrid work)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在舒適的地方工作可減輕壓力並提高注意力,減少工作出錯的和表現不佳的機會。新冠疫情促使人們不得不善用科技網路工作和生活,這大大影響了後疫情時代勞工的求職條件和企業主的徵才需求,改變過往數十年如一日的職場生態。 在職場上,掌握數位能力者,能在數位時代如魚得水,而對創業者來說,嗅到數位趨勢苗頭者,能取得先機。例如雲端通訊整合平台Twilio,創立於2008年,2016年掛牌上市,曾四度入選CNBC五十大企業,知名的應用之一是 Uber 的加密電話,司機和用戶可透過平台撥打電話給對方,但無法得知彼此的電話號碼,保障了雙方的資訊安全。安侯建業《台灣新創趨勢調查與展望》2023年報告指出,未來新創產業將聚焦在數位發展、新科技技術、ESG三面向,包含遠距醫療、開放金融(open financial technology)、Web 3.0 應用、食農科技、綠能產業等等,其中能源及區塊鏈(block chain)在2021年最受投資人重視。深究數位發展、新科技技術、ESG三面向的創業內容,皆不脫離數位科技的應用,而永續發展也無法獨立於數位科技,換言之,數位科技與永續發展將是未來創業的熱門題材。2023年底,政大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總中心(簡稱產創總中心)舉辦的新創之星決賽,即以「政創永續Go SDGs」為主題,參加競賽的創業團隊,不論創業核心為何,無不以網際網路作為其創業發跡地,獲競賽前三名的團隊——非政府組織顧問服務、政大餐點應用程式、中年婦女就業平台,在永續發展目標為比賽主題外,不約而同皆需使用數位科技技術。 圖片來源:Canva 在雲端服務、電子商務及平台經濟的時代,數位科技不僅能作為創業的主要題材,非數位科技的創業題目,也往往需要透過數位科技的技術建立平台、物流、金流等,例如建立線上物流平台,實現實時追蹤、路線優化和智能倉儲,提升物流效率,或是零售業者建立電子商務平台,將線下商品帶到線上,建立品牌形象、擴大業務規模、經營客戶關係。高等教育的創新育成機構,也能運用數位科技來協助新創團隊發展,例如建立孵化器(Incubator)和加速器(Accelerator)平台,透過線上培訓、虛擬指導、數位分析等,培養新創學生團隊的軟硬實力,並邀請行業佼佼者或學長姐,開辦數位技術及敏捷(Agile)思維課程,培養新創團隊數位市場思維,建立快速適應、迭代開發、持續改進的能力。 數位科技不僅是創業的主要題材,也是所有新創公司、企業所需具備的重要關鍵技術,數位科技貫穿了職場、生活等各個層面,具備數位能力是在職場中有利無害的競爭優勢,然而快速的數位科技發展卻也考驗著企業,能否在這波數位浪潮下生存並取得先機。 參考資料: 曾曉汶(2023),【網絡生活】2023年全球上網時間逾1.3萬億小時,數據調查公司:人類更依賴互聯網,香港經濟日報。 鄭惠仁(2023),台灣使用網路時間高於全球平均,南市出招為3C降溫,聯合報。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3),2023年台灣網路報告。 [...]

就業與創業都離不開數位科技,你我都該掌握數位能力2024-01-26T14:30:23+08:00
4 12, 2023

2023政創永續Go SDGs:新創之星決賽——NGO顧問服務、政大餐點APP、中年婦女就業平台,脫穎而出!

2023-12-19T09:54:44+08:00

「2023政創永續Go SDGs」新創之星決賽於12月1日正式登場,希望創業團隊能以終為始,以實踐SDGs目標為出發點,進行創意發想與實際提案。評審團由政大產創總中心營運長鄭至甫帶領,邀請政大校友——悠由數據應用總經理吳君孝、貝殼放大商業顧問林祖儀、永續影響力共同創辦人黃俊傑,共同擔任競賽評審,最終由Non-profit no problem、政大通-NCCUPass、EmpowerHER團隊,榮獲前三名。 第一名Non-profit no problem,由永續影響力共同創辦人黃俊傑頒獎。 榮獲第一名的 Non-profit no problem 團隊,透過資料搜集,發現台灣現有的非營利組織中,有76% 的資源掌握於大型非營利組織手中,而其餘的中小型非營利組織僅能去爭奪剩下的24%,資源分配不均是非營利組織現下遭遇的難題之一。因此,Non-profit no problem 團隊決定以解決中小型非營利組織營運問題為題目,以減少組織間資源分配不平等為宗旨,進一步以達成SDGs「減少不平等」的目標。團隊運用自身的社工背景及商管專業,以社福單位為主要服務對象,協助其制定適宜的行銷策略,以提高曝光度及擴大影響力,進而吸引更多資金與人力的投入。 商業模式方面,吳君孝則表示中小型非營利組織已無多餘資金,若再向其收錢恐有害團隊成長,建議團隊能與客戶合作共同爭取大型基金會預算,一方面對中小型非營利組織的負擔較小,一方面團隊也不必因提供免費服務而損耗。鄭至甫則提醒,非營利組織內部的許多角力是將來可能面對的問題。 第二名政大通NCCUPass,由悠由數據應用總經理吳君孝頒獎。 榮獲第二名的政大通-NCCUPass 團隊, 看見政大學生缺乏線下實體聯繫、附近商家供餐不足的痛點,提出「政大通-NCCUPass 」的手機應用程式,運用資管系成員的專業優勢進行軟體開發與維護,將市場聚焦於學校附近店家,及學校的學生和教職員工。「政大通-NCCUPass 」為一綜合型應用程式,擁有「學生任務功能」及「預約外帶功能」兩大功能,初期透過「學生任務功能」,讓學生透過接單外送增加與他人實體互動之機會,達到SDGs「教育」的目標,該功能目前已經上線。「預約外帶功能」則預計在暑假餐飲淡季時推出,把握商家營業低潮期,促進商家進行創新。政大通-NCCUPass 團隊表示,在收回的問卷中,有八成用戶表示一週願意使用「預約外帶功能」3次以上。 對於客群問題,吳君孝提醒,用戶願意使用不代表他願意付錢,須找到願意付錢的用戶,而鄭至甫則表示,多邊平臺會面臨多方需求和供給,一旦供需出現不平衡就會拖累成長,需思考該從需求方或供給方著手。 [...]

2023政創永續Go SDGs:新創之星決賽——NGO顧問服務、政大餐點APP、中年婦女就業平台,脫穎而出!2023-12-19T09:54:44+08:00

業務服務快速列表

場館服務
許珈瑄 #69326 sukika@nccu.edu.tw
宋建興 #69327 121786@nccu.edu.tw

核銷服務
曹瑋峰 #67480 129988@nccu.edu.tw

產學合作

創新育成
張杏萍 #67080 kristy@nccu.edu.tw
溫瑞玲 #69329 linda@nccu.edu.tw

智財服務
張弘諺 #69348 hungyen@nccu.edu.tw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