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uanniyang

About 楊 軒妮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楊 軒妮 has created 33 blog entries.
4 09, 2023

「Sign 你身邊」助聾啞人士與聽人溝通 Deep Course :「育成中心是團隊的支持力量」

2023-09-21T10:00:26+08:00

Deep Course參加新創之星競賽,榮獲佳作獎,得到獎金5千元及育成中心全方位輔導資源。左起:鍾宇程、馬嘉翔、李明姿、陳建豪、產創總中心營運長鄭至甫。 Deep Course 為本中心所屬創新育成中心(以下簡稱育成中心)輔導團隊,育成中心提供全方位輔導資源,包含免費使用本校「創立方」空間、校內外專家及業師的一對一諮詢、協助商業模式驗證、募資,以及政府相關計畫的申請。 Deep Course 打造的繁體中文手語翻譯應用程式「Sign 你身邊」目前正在教育部「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募資,「Sign 你身邊」將手語即時翻譯成中文語音,解決聽障人士在生活中的溝通阻礙,未來希望新增文字轉換成手語的功能,助聽障人士的日常交流更加便利。 以編程為技術,發掘社會服務的藍海市場 問及題目的確立,陳建豪表示,Deep Course 最初想做影像姿態辨識,但市場上已有「魔鏡」功能完善,也曾考慮過xbox類似的開源遊戲,但此時進入市場也已晚了一步。於是繼續以姿態為主題,去找尚未有人投入、令人印象深刻、且能服務社會的題材。 後來的政大新創之星競賽,Deep Course 以「補教業的情緒辨識」為題參賽,得到佳作獎,獲獎金5千元,並成為育成中心輔導對象。評審認為,「補教業的情緒辨識」題目創新,但客群模糊,而從事創投的政大學姊建議善用團隊既有的編程能力,發展弱勢族群的服務。 於是,在經歷過了幾次的更改和市場調查,加上評審和學姊的寶貴建議,團隊開始以「編程專業、藍海市場、社會服務」為前提,發掘新題材,碰巧發現郵局提供盲人服務,因而決定從聾啞人士的角度切入,開始針對聾啞人士的需求做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發現,國外已有英文版手語辨識,但中文手語辨識投入尚不多,換句話說,聾人與聽人的溝通交流是當前中文社會的一大痛點,於是決定從聾人服務著手,為聽障社會盡一份心力。「就算沒成功,但就現有的結果也能對社會有所貢獻。」陳建豪說。 成員各有所長,互相補足、腦力激盪 至於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馬嘉翔表示,時間協調是最大的難題,團隊成員來自不同系所,各自在外也有工作,大家只能盡可能湊時間,並在零碎時間處理事情。而成員四散各地,開會討論便以線上為主,北部成員跑完行政流程,就在群組通知進度。雖然時間比較難協調,但也因為團隊成員有差異性,能補足彼此思考不足的部分。「我們北部三個理工人思路較一致,容易進入死胡同,明姿能幫我們突破思維。」馬嘉翔說。 Deep Course團隊開會以線上為主,圖為馬嘉翔(中)、陳建豪(右)與手語老師(左)進行線上會議。   手語老師教導團隊成員手語。 [...]

「Sign 你身邊」助聾啞人士與聽人溝通 Deep Course :「育成中心是團隊的支持力量」2023-09-21T10:00:26+08:00
27 07, 2023

紅龜粄擴香石與獅頭掛飾 初冉文創的影響力創業

2023-07-27T21:28:43+08:00

初冉文創為政大育成中心輔導之團隊,由執行長王思涵、營運長古佩臻、技術長曾立嫻共同成立,以「老『記憶』,新創『藝』」為核心理念,創建文化教育永續生態圈為願景,透過文化教育與體驗經濟,讓傳統文化再次綻放光彩。今年初冉文創更獲得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第一階段補助。「紅龜粄擴香石」、「獅頭掛飾」為團隊兩項亮點產品。 初冉團隊以「老『記憶』,新創『藝』」為核心理念,創建文化教育永續生態圈為願景,圖中為執行長王思涵(左)、技術長曾立嫻(中)、營運長古佩臻(右)。 負責營運和業務的王思涵表示,去年參與「教育部111年青年壯遊臺灣 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採訪了彰化鹿港、台南七股的技藝職人,職人的一句「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心態」,讓團隊成員對傳統文化改觀,開始思考舊文化是否有與新文化融合的機會,而不是被沒落和取代。「我們開發各種手作材料包、開設創作坊,希望能復刻傳統文化,延伸新創意。」王思涵說。 執行長王思涵(中)在創作坊帶領製作與解說傳統獅頭文化。 負責產品設計與行銷的古佩臻表示,「紅龜粄擴香石」以傳統客家米食紅龜粄為造型,結合時下流行的擴香石,不僅美觀實用,送禮自用兩相宜,也具文化教育意義。除了常規版的紅龜粄擴香石,團隊也會根據不同活動,對產品樣式做微調,推出限定版規格。如在最近的食農教育活動中,包裝盒內就以稻穗梗為墊料,呼應美好乾淨的家園,讓顧客可以傳達活動理念,走向客製化和精緻化。 初冉文創的亮點產品紅龜粄擴香石「不會爬的彩色烏龜」。 而初冉文創也從人人熟知的廟會文化中,挖掘出傳統的獅頭文化,並與彰化鹿港「獅公館工坊」的施智翔職人合作,開發出「獅頭掛飾」。「大家都知道廟會,但很少人知道每間廟宇的獅頭其實都不一樣。」古佩臻說。因著獅頭的獨特性,初冉團隊設計了個人化的獅頭掛飾,並在獅頭下加掛留言木板,更另外設計小機關讓獅眼轉動,增加產品的互動性。初冉團隊也不斷對產品進行優化,將留言板從原先的紙板改用木片,提升質感。 初冉文創拜訪獅頭技藝職人-施俊雄、施智翔父子。 初冉文創至偏鄉小學與孩童分享特殊的傳統獅頭的樣式。 初冉文創的亮點產品獅頭掛飾「旋轉吧!平安獅」,透過機關設計,變化不同表情。 初冉文創的亮點產品獅頭掛飾「旋轉吧!平安獅」,將留言板材質從紙板升級為木片,增加立體感、美觀及實用性。   對於商業模式的確立,王思涵表示是受到科智所鄭至甫老師的啟發,從設計思考的角度,了解到影響力創業的重要性與可能性。 初冉文創的產品,涉及到三大利益關係人:消費者、需求者、合作者。消費者,是購買產品與服務的顧客;需求者,為透過文化課程更認識傳統的偏鄉孩童;而合作者,是提供專業建議的技藝職人。 團隊會到偏鄉帶領孩童製作產品,消費者只要多花一點成本購買材料包,便能將多付出來的金額轉換成點數儲存,未來運用點數換購偏鄉孩童製作的產品。這個模式對消費者而言,產品更加優惠,對偏鄉學童而言,則能得到資源,同時呼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第4項優質教育,及第11項永續城鄉。 初冉文創到市集帶領孩子們製作紅龜粄擴香石。 至於在創業途中遇到的困境,古佩臻表示,賦予傳統文化創新的意義與價值是團隊產品的亮點,然而如何在新興創意與傳統韻味間拿捏得宜,在年輕族群及職人理念間取得平衡,琢磨了許久。此外,在造型設計、材料選用、成本控管及包裝時間上,也花費很多心力與時間。因此「尋求職人建議」是團隊在產品設計時不可或缺的一環。 除了技藝職人的專業協助,王思涵表示育成中心辦理的創業論壇,也讓團隊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學長姐們的創業經驗分享,學習到創業精神,及解決、突破創業難題與瓶頸的方法。「完全實務面向的探討,對新團隊很有幫助。」王思涵說。此外,育成中心也會協助媒合學校資源,如為國合處、秘書處、育成中心設計紀念品,讓團隊有更多推廣產品的機會。 未來希望能創辦文化傳承師課程,並成為受國際認可的文化傳承師認證單位,將台灣文化推廣至新南向及國際市場,讓台灣故事有被更多人看見的機會。 王思涵表示,雖然做影響力創業常會思考如何做更好、做得夠不夠多,而有所遲疑,然而王思涵也鼓勵所有有夢想的學生:「點線面的蛻變,是從單點連線開始,只要確認方向,做就對了!」 想知道初冉文創的活動及產品細節,歡迎到初冉文創的 FB 及 IG 專頁一探究竟。   撰文:楊軒妮 發行:產創總中心 圖片:初冉文創 提供

紅龜粄擴香石與獅頭掛飾 初冉文創的影響力創業2023-07-27T21:28:43+08:00
22 07, 2023

打造台灣循環島 配客嘉歡迎想發揮社會影響力的人才加入

2023-09-15T13:02:09+08:00

聽到循環包裝,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配客嘉。2020年,配客嘉以兩個月六百萬的募資之姿,開發出台灣第一款循環包裝,成為台灣第一家循環包裝公司,至今不出三年的時間,配客嘉已與超過4500間通路、超過50家品牌電商合作,目標是將台灣打造成循環島。 學生創業的利與弊 自學生時期就開始創業的葉德偉表示,學生創業有利有弊。優勢在於,學生創業可以母校為基點,尋求附近店家協助比較容易被接受。 葉德偉舉例,當年配客嘉三個學生創業,拜訪了三百多家電商、三十多家通路都遭到拒絕,後來回到政大找附近店家合作才被接受。然而,有了通路,卻仍沒有電商配合,也沒有自己的循環包裝。於是,配客嘉就自己做起電商發團購,買IKEA的提袋當包裝。「當時配合的酪農初茶也覺得很奇怪,怎麼是IKEA 提袋?」葉德偉笑說。 葉德偉表示,社會對學生的包容性比較大,面對不夠完善的規劃,會用檢討的方式讓學生學習進步;而若學生好好發揮發揮題目、並且願意長期投入,店家也會更願意幫忙。但反過來說,由於學生的成敗對店家影響不大,店家也就不會投入太多資源。 每段工作經歷 都為未來加值 配客嘉是葉德偉第三次創業。第一次創業,在葉德偉於中國醫讀物理治療系時期,當時葉德偉對本科系完全沒有興趣,便轉而以創業作為生活重心,找朋友一起做餐廳定位系統。然而,年紀輕輕、涉世未深,才18、19歲的葉德偉團隊不懂資本市場,也不懂書面協議,一切都是自己來,和店家合作也是口頭約定,結果賠了一兩百萬。後來,提供相同服務的公司 eztable 進到台灣,成功打進台灣市場,讓葉德偉了解到資本的重要性。 第二次創業,是為了要還第一次創業賠掉的資金。有了第一次創業的經驗,葉德偉明白創業要以能賺錢為優先,看重電商市場正在起飛,因而投入環保產品的電商買賣,直到蝦皮等電商進入台灣,消費者自己批貨變得方便容易,才退出市場,是一次成功的創業經驗。 後來,卸下創業家身分的葉德偉,到聯合利華實習,也到銀行工作,在規模化公司裡,他看見每個人的職責、權力都劃分得相當明確,也學到了平行溝通和上下溝通的不同效果,了解到管理制度對公司營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從中思考每個職位所需人才的特色與能力。 第三次創業,葉德偉創立了配客嘉,第一次創業的失敗經驗,讓他這次創業選擇透過群眾募資取得資本,並一面驗證市場的可行性;第二次創業的成功經驗,則是驗證了賺錢為優先的道理,不要做賠錢的生意;後來到公司工作,讓配客嘉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確立好管理制度,也讓葉德偉明白要使團隊能力更加完善,就要找更多元而互補的人才。 題材受社企流啟發 朝科技產業鏈邁進 而以循環包裝為創業題材的原因,葉德偉表示,當時不知道永續、ESG會成為熱潮,而是受到社企流「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啟發,加上看到網購市場造成的資源浪費,也深知推動不要網購與市場發展背道而馳,於是從循環袋、循環箱的角度切入網購供應鏈,只是「要向誰收錢」這件事困擾了配客嘉團隊很久。 「後來,剛好政府推動電商要有一定比例使用循環包裝,於是讓電商成為客戶。而歸還站的設立,原先找店家協助,現在則是思考歸還站為通路帶來哪些利益。」葉德偉說。 建立起商業模式後,現在的配客嘉正在思考將產品線拓張至外送包裝和門市提袋,未來則希望能進入科技業供應鏈。葉德偉表示,目前與護國神山合作,部分產品用循環包裝出貨,未來因應新加坡焚化爐數量達上限、台灣半導體產業往馬來西亞外移,規劃拓點到新加坡做網購和外送的循環包裝,到馬來西亞做半導體供應鏈的循環包裝。 永續理念應融入課堂 多辦講座和商業競賽 問及高教端的大學社會責任及育成,葉德偉表示,仍要多做講座宣導,並把永續融入在課堂當中,讓永續不只是口號而已。葉德偉歸納台北市大學歸還箱變成垃圾桶的原因,除了地點多設在學校餐廳和福利社,沒有到校做講座宣導也是原因之一。反之,桃園正好有政策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透過講座宣導,以及改將歸還點設立在宿舍,歸還箱就維持得乾淨整潔。不過,因著通路越來越多,學校設立歸還箱已不是必要,重點是要學校多做講座、育成中心多辦商業競賽,傳遞理念。 尋找與公司文化理念契合的人才 目前配客嘉正在大舉徵才中!葉德偉歡迎想發揮社會影響力、有成長性、具互利思維的人進入配客嘉,就算離開配客嘉,也能帶著理念做社會實踐。在成長性部分,則是希望同仁能願意學習,並勇於突破現有方案的極限;互利思維,指在公司內與同事能互相幫忙,與客戶往來時能從客戶角度思考。「重要的是同仁的理念和公司文化理念契合,就算沒有經驗,對議題有熱情和興趣,就有機會錄取。」葉德偉說。 想知道更多關於配客嘉人才招募,歡迎進入配客嘉官網一探究竟。   撰寫/楊軒妮 發行/產創總中心 圖片/葉德偉 提供

打造台灣循環島 配客嘉歡迎想發揮社會影響力的人才加入2023-09-15T13:02:09+08:00
27 06, 2023

育成專題|政大如寶山,在校創業善用學校資源——專訪生生品創策動志業 創辦人王仁宏

2023-06-28T21:35:28+08:00

生生品創策動志業是一間社會企業(以下簡稱生生品創)為第一批進駐政大育成中心的新創團隊,從創立方到育成中心,以「台北101綠建築導覽APP」獲得政大第一期創意實踐獎助金,並以在政大發展的社企創新服務商模,獲得台北市產發局創新服務的創業補助。生生品創是政大育成中心的績優新創團隊,服務項目包含以品牌整合、地方創生、教育培訓、創天使大學活用加速器等,致力成為品牌與未來社會的對話橋樑,提升在地國際服務能量,促進在地永續經營;此外,生生品創團隊還獲得運動企業認證肯定,近年以健康行旅與運動創生,致力推廣健康社會責任。 生生品創 王仁宏執行長從政大出發,發起創天使環島路演馬拉松,環台跑步35天85所大學1200公里,前往大學提供社創服務。 人生下半場:為人生志業努力,做具有社會意義的好生意 「生涯前半段是為工作與事業打拼,人生下半場想實踐心目中的理想,為人生志業打拼!」2015年,長期投入品牌行銷服務領域的王仁宏,曾擔任政大校友經理,本身亦為政大廣告系與哲學系及政大傳院EMA的校友,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應將心力投注到哪裡? 2015年10月,王仁宏參加法鼓山自我超越禪修營後,領悟到「生生」的循環服務概念,「生生品創策動志業」的命名,就源自於此。王仁宏解釋,「生生」代表現在生到未來生,生生不息的循環服務體系;「品」代表品牌、品德、品味的三品概念;「創」代表以創新、創意、創業的三創概念去創造;「策動」則是策略思考和健康樂動,希望成為正念源頭的創業者;「志業」則是以社會企業發展人生志業。 在學校創業:政大如寶山,善用學校資源  適逢其時,2015年5月,政大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總中心(以下簡稱產創總中心)甫落成,政大老師邀請王仁宏參觀剛落成的政大產創總中心,說道:「要不要回來母校嘗試創業?」,埋下回校創業的種子,當年10 月完成自我超越禪修營後,下定決心以政大為創業基地,從創立方開始,繼而進駐育成中心,開啟在政大創辦社會企業的人生考驗。 王仁宏表示,進駐育成中心,不僅為生生品創節流也為公司開源。進駐創立方,由於通過政大創意實踐獎助金,還獲得一年免租金的優惠,多多少少為甫創業的公司省下了一筆開銷。此外,還透過政大老師的牽成,有機緣開發創作台北101綠建築導覽APP,以九國語言介紹台北101綠建築,也是政大與台北101第一個產學合作案。 王仁宏說:「在學校創業的最大特色就是與老師、校友、同學比較靠近,有許多校園資源能夠使用。」而且「政大語言能力強,做幾國語言都不怕!」生生品創的主題旅創服務善用政大師長與校友及夥伴圈的優秀語言能力,從「台北101綠建築」的九國語言導覽開始,延展至「九份茶旅」,從中英日語、擴展韓語、泰語及越南語等,連續服務四年的台灣好行木柵平溪線也是四國語言推廣。此外,還善用政大教師的研究成果,將政大教師的研究活化為工作坊,提供企業教育培訓,引導中高階主管學習反思、凝聚共識與創新升級。創天使大學活用加速器的服務,則是做一捐一的方式運行,舉辦未來生涯定位工作坊與新創加速服務,服務10所大學以上,至今已回饋服務超過130位大學青年,未來也期望擴大服務更多的大學青年,為向下扎根也將為青少年服務,及早啟發生命的熱忱方向;並從政大出發,以大文山創生為服務區域,從暑期輔導的社區服務,還以旅創遊程連結國小,為學童提供創生雙語服務,至今也已回饋服務超過120位國小學童。 「爭取政府資源去服務地方,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們在社會網絡的結構洞中,找到生存空間,成為各組織單位的好夥伴。」從大學出發,爭取政府資源,連結企業合作,建構持續維運的旅創商模,服務地方發展,王仁宏說: 生生品創在發展初期作為旅創中介者,在2019年才發現原來與地方創生服務內涵高度相關,從政大開始,到九份、金瓜石、水湳洞、平溪、坪林、深坑到石碇,逐步建構北台灣的綠色旅遊服務;2019年3月29日至5月4日,還發起創天使環島路演馬拉松,從政大研創中心起跑,以35天跑步環台85所大學1200公里,跑到北中南東合作的大學去做社會創新服務,用雙腳與全身去體會台灣北中南東各地的「美麗」,也發現因城鄉結構與社會資源不均所產生的「哀愁」。 生生品創團隊-以品牌整合服務地方創生,以主題旅創服務地方與各界夥伴。   生生品創團隊推廣北台灣綠色旅遊,穿越淡蘭悠遊深石平, 引領穿越3個淡蘭轉換站與11個特色站點。 捱過疫情低谷:珍惜每個機會,樂觀看待未來發展 公司發展貌似一路順風,然而生生品創也沒能躲過疫情的重傷。在疫情肆虐之下,原先的教育培訓被迫中斷、政府專案的預算砍半、因三級管制無法舉辦活動,合作店家關店休息,甚至有一個月的營收掛蛋,種種挫折與低谷,憶念起法鼓山 聖嚴法師的自在語「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世界的逆增上緣讓王仁宏不得不歸零思考,需要重新調整生生品創的商業模式。也因為疫情,王仁宏感受到大家對健康日漸重視,因而開始推廣「健康社會責任」,協助企業夥伴塑造運動企業文化,結合在地資源推廣健康運動,推動健康行旅與運動創生以促進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推廣北台灣綠色旅遊至國內外市場。「經過這三年的疫情考驗洗禮,還好有信仰與信念,由於自身是皈依法鼓山的信眾,從安定穩定自己的心開始,進而安定穩定團隊的心,讓我們可以穿越每一天的考驗,對一切人事物也更感恩,磨得更謙虛,更珍惜每個服務的機會。以推廣健康社會責任為發展方向,下一個5年將以禪修鐵人精神連結數位賦能,創新研發『禪修科技健康服務』,期望下一個階段能逐步邁向規模化與國際化」王仁宏說。 生生品創團隊獲得運動企業認證,王仁宏執行長未來將以禪修鐵人精神連結數位賦能,投入禪修科技健康服務。   [...]

育成專題|政大如寶山,在校創業善用學校資源——專訪生生品創策動志業 創辦人王仁宏2023-06-28T21:35:28+08:00
29 05, 2023

完善輔導機制與校友資源 育成中心帶動「校園創業」風潮 

2023-06-02T12:46:11+08:00

政大創新育成中心(以下簡稱育成中心)坐落於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以下簡稱研總)大樓四樓,提供新創團隊多樣化的工作空間、豐富的創業課程,以及客製化的輔導機制,自105至108年連續四年,獲得教育部年度「創業實戰模擬平台—創客獎」的新創團隊組別數量為全國大專院校最多,並得到北市府產發局「創業育成計畫」補助及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扎根計畫」補助。 在培育空間方面,育成中心提供各型新創團隊使用大、中、小型獨立進駐空間(大型四間、中型四間、小型六間),以及名為「創立方」的共同工作空間(共72席位),給不同需求之新創團隊作多樣化的空間選擇。在校園創業培育方面,創新創業實作工坊,培養學生具備創意思考、創新實作與創業發展的能力。在新創團隊培育扶植方面,透過育成中心之全方位顧問業師輔導、募資媒合及協助申請政府補助金等資源,協助進駐團隊改善新創營運體質,加速培育提升創業成功機會。目前進駐在政大育成中心接受培育的新創團隊有12家,產業類別有科技應用、商業服務、文創藝術及社會企業等領域,有望透過本中心的完善培育輔導機制,強化創業團隊在市場擴展所需能量。 為協助青年及政大學子創業實踐,育成中心更緊密連結教育部的青年創業「U-start」計畫,針對不同類型產業,引導媒合本校人才籌組創業團隊,協助其落實計畫及接續發展。近年政大就有十多組團隊爭取到「U-start」計畫補助,成功成立公司,帶動起政大「校園創業」風氣。 而這些計畫成功的幕後推手,是自104年育成中心搬遷至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便開始在中心服務的張杏萍經理。至今七年多的時間,在張經理的帶領以及夥伴的齊心努力下,育成中心獲得北市府產發局「創業育成計畫」補助,為北市產學合作奠定了校園萌芽的良好基礎;同時也獲得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扎根計畫」補助,使政大育成中心能規劃出務實的創育課程與新創培育輔導活動。 張經理表示,育成中心位在政大校區置高點,能俯瞰台北地區,同時也是觀賞101煙火的絕佳景點,四周青色環繞,隨季節變化,葉子或橙黃或翠綠,冬天時櫻花於環山步道沿路綻放。「我們是全台唯一座落在都市區且擁有大自然景觀的創業空間,這樣得天獨厚的創業環境,非常適合想創業、想激發創業能力,以及正在創業的夥伴。歡迎創業者加入政大育成!」張經理說。 發行:產創總中心撰寫:楊軒妮編輯:產創總中心圖片:產創總中心

完善輔導機制與校友資源 育成中心帶動「校園創業」風潮 2023-06-02T12:46:11+08:00
12 05, 2023

OpenAI技術顧問首造訪政大 學術界與ChatGPT正面交鋒

2023-05-22T07:00:57+08:00

ChatGPT入侵,引發學術界激烈探討,「消極禁止無濟於事,人工智慧對教育會帶來重大改變,改變人類未來學習方式。」OpenAI公司執行長技術顧問Mohammad Bavarian給了這樣的說法。 […]

OpenAI技術顧問首造訪政大 學術界與ChatGPT正面交鋒2023-05-22T07:00:57+08:00
3 05, 2023

研創總中心環境單純 適合作為研發基地 專訪趣遊網創辦人白志棠

2023-06-12T16:32:34+08:00

由政大校友白志棠所創辦的觀光資訊服務公司「趣遊網」,為政大創新育成中心的績優新創公司之一,其創辦至今已超過十年。從研發民宿管家訂房軟體 […]

研創總中心環境單純 適合作為研發基地 專訪趣遊網創辦人白志棠2023-06-12T16:32:34+08:00
17 01, 2023

結合數位、藝術與行銷,突破傳統展覽形式——專訪光癮嗜艷總監李明龍

2023-02-06T17:09:30+08:00

成立不出兩年的光癮嗜艷,貌似是個全新的新媒體公司,團隊很新、概念很新,然而團隊成員都不是新媒體藝術界的新人!他們過去曾是某家新媒體藝術公司的同事,後來各自轉換跑道離開新媒體藝術行業,最後才又因著對新媒體發展的理想與拓展新媒體藝術的可能性而重聚。因此,光癮嗜艷可說是由一群資深新媒體藝術創作者組合而成的團隊,結合數位、藝術與行銷,致力於運用新媒材突破傳統展覽形式,開發更多元的展覽可能。 […]

結合數位、藝術與行銷,突破傳統展覽形式——專訪光癮嗜艷總監李明龍2023-02-06T17:09:30+08:00
26 12, 2022

池上禾穀坊魏瑞廷:「預知氣候變遷,配合農作物生長,是智慧農業應該做的事。」

2023-02-06T17:36:05+08:00

池上禾穀坊創辦人魏瑞廷,以智慧種稻聞名,運用氣象站蒐集數據預估氣候變遷,並導入區塊鏈記錄稻米生產履歷,更曾發行「鳳梨釋迦NFT」,不僅助釋迦農民將作物賣進東南亞,更讓農民能跨越盤商直接面對消費者,是農業行銷之一大創舉。近年,魏瑞廷將目標市場拓展到回教國家,並順應全球永續環保趨勢,期望能將台灣稻米市場推向國際。 […]

池上禾穀坊魏瑞廷:「預知氣候變遷,配合農作物生長,是智慧農業應該做的事。」2023-02-06T17:36:05+08:00
31 10, 2022

茶葉長在金針山上 智慧監控與基礎設施需相輔相成——專訪益順休閒農莊林俊傑

2023-02-15T13:38:21+08:00

林俊傑的茶園位於花蓮著名的金針山,他的三項產品——六十石山烏龍茶、秀玉金萱茶及綠蜒蜜香紅茶皆已註冊商標,近年也在台灣古典茶園的協助下進軍國際,2022 年以綠蜒蜜香紅茶榮獲英國 Great Taste 2星、1星獎,秀玉金萱、綠蜒蜜香紅茶榮獲日本靜岡世界綠茶大賽雙面金獎。 […]

茶葉長在金針山上 智慧監控與基礎設施需相輔相成——專訪益順休閒農莊林俊傑2023-02-15T13:38:21+08:00

業務服務快速列表

場館服務
許珈瑄 #69326 sukika@nccu.edu.tw
宋建興 #69327 121786@nccu.edu.tw

核銷服務
曹瑋峰 #67480 129988@nccu.edu.tw

產學合作
陳駿德 #69346 angus.c@nccu.edu.tw
李筱甄 #69306 vickey67@nccu.edu.tw

創新育成
張杏萍 #67080 kristy@nccu.edu.tw
溫瑞玲 #69329 linda@nccu.edu.tw

智財服務
張弘諺 #69348 hungyen@nccu.edu.tw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