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86536

About 李 京蓁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李 京蓁 has created 12 blog entries.
17 03, 2022

顛覆「三方配合」看屋模式 永慶透過VR讓你打破時空限制

2022-03-17T11:40:03+08:00

伴隨Meta宣佈發展元宇宙Horizon的腳步,讓虛擬世界的互動能媲美現實世界互動一般,台灣VR設備大廠HTC也正在規劃自己的元宇宙世界。HTC致力於發展品牌的虛擬實境互動,內涵包含娛樂、藝術、教育等,企圖往更多VR商業內容開發,期望過幾年設備普及後,消費者能在HTC元宇宙中與品牌有更深度的交流。 台灣房地產公司永慶房屋搭上了這股熱潮,於2021年上半年宣布將發展「元宇宙計畫」,將HTC版的元宇宙,透過與iStaging Corp愛實境合作,拍攝房屋的360實境物件,最後戴上由台灣品牌佐臻設計的AR眼鏡,讓民眾透過虛擬實境,而不需要到現場看屋。 傳統的「三方配合」看屋方式為房屋、屋主、客戶三方相約一間間看屋,然而疫情期間,傳統方式不僅面臨防疫挑戰,也受距離上的限制。為此永慶房屋正在發展的元宇宙實境看屋便成為解方,看屋者可以先透過關鍵字「實境找房」搜索物件,並在元宇宙透過AR、VR、MR或XR裝備,產生身歷其境的看房體驗,目前也預計將物件資料庫擴增至6萬筆,以提供更高效的物件搜尋。 不僅如此,這個看房體驗還可讓看屋者仿佛置身於「房屋」中,取代網路照片的「平面感」,只要頭帶VR顯示器,就可打破任何傳統時間、地點的限制,消費者可以透過瞬間移動,「開門」到不同的房間、觀看家具的內裝,並搭配整合經紀人也會在旁說明,房屋的細節一覽無遺。 未來元宇宙實境看房勢必成為趨勢,看房者可以由此快速鎖定物件並進入虛擬實境做體驗,而待5G物件的連結普及、虛擬實境設備改善後,消費者將能快速悠遊於元宇宙中做選擇與消費。 發行:產創總中心撰文:林日璇教授圖片:永慶房產集團 提供

顛覆「三方配合」看屋模式 永慶透過VR讓你打破時空限制2022-03-17T11:40:03+08:00
17 03, 2022

VR看屋正夯 讓你不出門也能試裝潢!

2022-03-17T11:29:02+08:00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產業盛行,台灣企業HTC更是全球VR頭戴型設備的大廠,目前HTC搭上這股趨勢多方發展,除了與醫療單位合作VR虛擬手術訓練的模擬系統外,也和虛擬實境藝術界合作像是VR電影院、虛擬實境短片等,誓言要打造自己的VR生態圈。 永慶房屋網 HTC設計出「中控平台」和「一體機」,針對多人同時體驗相同VR內容的需求,只需要一台平版,即可控制多台頭帶裝置,若搭配基地台來使用,更能達到百人規模,適用於大型集會,如典禮、展覽、企業訓練等情況。而虛擬實境賞屋技術大戰也在開打,各家品牌紛紛打造自己的實境看屋配置,HTC這套系統被廣為運用,只要看屋者同時戴上頭戴裝置,房仲即可透過平板讓多組看屋者看到一樣的房屋內容,其中還有互動式體驗,除了能打破時間、地點限制,更省下每年建商需要投入蓋預售屋的大筆經費,相當經濟實惠。 而虛擬實境建模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流行,現在透過HTC 3D建模,不僅可以打造不同的房型和坪數,更可以「客製化」讓消費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裝潢風格,搭配錄製說明、語音導覽等服務,讓房屋的各個細節除了一覽無遺,此種看屋方式也是疫情下的寵兒。 儘管目前VR頭戴型設備尚未普及,但像是房地產品牌「永慶房屋」早已和iStaging Corp愛實境合作,透過360度拍攝房屋內部各個角落,並搭配關鍵字「實境找房」,讓消費者可以透過點擊圖片來「轉場」,走出客廳、走進廚房,更可看到房屋附近環境,並搭配錄製好的解說影片,來知道房屋內的格局。永慶房屋的「實境看屋」讓消費者即使在沒有頭戴設備的情況下,在家裡也能跳脫平面圖片,擁有「空間感」的看屋感受。目前永慶房屋也設有「i智慧創新體驗館體驗」,可到現場透過VR頭戴型裝置看屋,也會有房仲在旁解說,同時現場也有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眼鏡,讓消費者能夠過手勢直接互動。 而另一品牌信義房屋則擁有「DinDon智能賞屋」的技術,除了擁有2D圖片,還加上720度的3D空間設計圖,同時也引進AI資料庫,讓消費者可以選擇三種裝潢風格的其一種來「裝飾我的家」,也有提供量尺,供消費者知道房間的尺寸。 信義房屋「DinDon智能賞屋」技術 最後,隨著2022元宇宙市場爆發,VR眼鏡設備將開始輕量化、普及化,另一技術混合實境(MR)也正在發展中,期待未來能應用像是在高鐵、捷運,透過將車窗作為玻璃螢幕,可以在經過標的物時自動浮出物件資訊,以此來與乘客互動。至於MR與AR裝置如何整合,則是未來的關注焦點。 發行:產創總中心撰文:林日璇教授圖片:產創總中心 提供

VR看屋正夯 讓你不出門也能試裝潢!2022-03-17T11:29:02+08:00
9 03, 2022

一人團隊從頭做 觀照自己為首要-專訪信義學堂策展人蕭雅雯

2023-02-02T11:32:29+08:00

信義學堂策展人蕭雅雯 蕭雅雯,信義學堂策劃人,現就讀政大行政管理碩士,11年的默默耕耘,年近百場的演講,對完成事務的強大信念感,讓信義學堂逐漸成就現在的樣態。 開啟名為「信義學堂」之窗 1人團隊從頭起 廣電系畢業的蕭雅雯,大二時期,便進入當時業界領頭羊的電視台TVBS實習,跑得比同學都還前面的她,也順利在畢業那年拿到TVBS節目部的Offer,並從事起有關娛樂的現場節目。然而隨著工作的推進,原先想從事新聞工作的她,內心逐漸變得迷惘,即使最後對下一份工作仍無頭緒,但仍毅然決然離開電視圈。然而,好似所有的過程都不會白費,11年前,信義房屋正要找到一個專職負責「信義學堂」的策劃人時,正巧在人資部的朋友聯絡了她,當時她是一個有著2個仍在幼兒階段的上班主婦,這份需要加班的工作讓她考慮許久,她說:「或許內心有工作成就感不被滿足的遺憾,所以感覺有聲音告訴我你就去吧!」,也因著當初在電視台的經驗可以運用,她就敞開心胸走進這扇「信義學堂」的大門。 人們常說「一群人可以走很遠」,但只有1人團隊的蕭雅雯談起草創時期,強大的信念與使命感是當時的必須擁有的,她認同且相信公司的理念,並在這些基底下去策劃這個品牌,她認為策劃人的信念非常堅定,如此品牌形象才會鮮明。而從信義房屋的企業精神所發展出來的「共學、共好、共享」理念也在每場演講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演講主題涵括「企業倫理」、「人文生活」、「環境關懷」、「社區關懷」、「居住空間」、「幸福家庭」6大系列,蕭雅雯思考的重點除了每場演講要切合分類主題,交通、講師來源、觀眾人數都是思考重點,可說是一個從企劃到行銷都要自己來的工作,她笑說:「就是校長兼工友,什麼都要做。」 而每次的合作其實都是在組建一個團隊,蕭雅雯表示: 「所謂的團隊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對外尋求幫助並不可恥」 她最常合作的單位是出版社,每當在談合作時,她會告訴作者的經紀人、出版社可以運用不同方式來提升作者的知名度,她不只侷限普遍認知為大牌、有名氣的老師,她更希望找在自己領域默默耕耘的專業人士來當講師,即使這位專業人士、作者沒有進行過大型演說,蕭雅雯也希望在演說後,觀眾能被這場演說觸動心靈,願意去多加了解講者。信義學堂因此成為免費學習、宣傳平台,而這樣對作者、出版社、信義學堂之間也會是「三輔三成」的局面。 生活來的策展點子 人人都是策展人 在主題方面,蕭雅雯更是點子鬼才,每當出版社認為他們的書系只能與六大系列中的「人文社會」符合時,她總能跳脫出框架。她提到有次城邦集團的出版社來與她談合作時,她發覺這些書的特點都與「台灣」有關,這恰好也符合專攻台灣土地、文化的「社區關懷」系列,因此策劃出「在地好飲食專題」,談台灣豬肉、青草藥等台灣特色事務。就是這樣銳利的眼光,遇上了當年的食安風暴,此時人們開始重視台灣飲食,這是她從未料想過的巧合,一瞬間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她擁有場地、品牌資源,而出版社擁有內容資源,不僅實現所謂的「共好」,也達到「共享」目的,而觀眾的到來,促進了「共學」。 問及成為策展人的特質,蕭雅雯說: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策展人,這三字不用把它看得很厲害。」 每當要嘗試新想法時,她總是義無反顧,像是她曾與八旗出版社總編輯富察合作,即使當時冒著政治立場被質疑的風險,但蕭雅雯認為富察的豐富想法及良好口條應被更多人看見,因此他們合作了「東亞文明」相關主題,將演講格局擴大至全球化的觀念,接連三場演講,講者除了富察之外,更邀請目前擔任聯經出版社總編輯同時也是故事創辦人涂豐恩、醫師兼社群網站經營者蔡依橙到場演說各個主題,場場至少200人起跳,座無虛席。蕭雅雯將自己定義為社會企業家,信義學堂作為組織早期CSR的一環,早已是一個社會共榮的永續平台,她表示:「信義學堂的大門永遠為想要學習的你而開。」 當然,經營學堂也不是一帆風順,曾經就有觀眾對於講者期望過高,但最後發生不如預期的情況,這對蕭雅雯來說是場試煉,粉專被責罵灌爆、電話被客訴佔線,但萬幸的是當時的主管陪著她一起面對、改進,蕭雅雯沒有責怪任何人,她向上級提出改進報告、她不停向觀眾道歉,她提到:「把情緒放一邊,處理好事情再回頭看,會發覺因爲這些人產生過度的情緒是不必要的,我也會反省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當下的情境。」這樣面對挫折的能力,陪她度過這11年的大大小小狀況,而論文採用自我民族誌研究方法的她,甚至讓指導教授請她無論如何都要寫下這些經歷。 求學挫敗、工作雜音不止時 關照自已為首要 在談到為何繼續就讀行政管理碩士時,蕭雅雯回答其實當時自己非常不喜歡人們濫用社會企業來進行行銷、盈利,因此策劃了相關演講,並在朋友牽線下邀請到專門研究第三部門的政大社科院江明修前院長。她笑著回憶:「我永遠都記得江老師下車後,拿了一隻寫著『培養高階人文領袖』的行管碩士招生筆給我」,也因為一直都有想要進修的想法,她說:「在接觸了學堂的這些講師後,覺得自己很渺小,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她提筆寫下論題計畫書和準備推甄資料,最後也順利進入行政管理碩士就讀。 蕭雅雯提到她向來非常用功,但大考時她總是失利,這對她來說是個挫敗的成長歷程,就讀世新廣電後,她開始找到比起成績單上的數字,更能證明自己價值的方法。她提到: 「當你累積很多後,別人不選你都不是你的問題,有時候是機緣的問題。」 這樣的成長過程,讓她總是勇於挑戰,待在行管碩一年半,她就將畢業門檻的33學分修完,人生或許就是出其不意,原先她要選與工作相關的「社會創新」模組,最後因時間無法配合,沒有財經、企管底子的她竟然修完「財經政策」模組的課程,跑統計、寫議題分析對現在的她來說都是已經跨越的高牆,她也說:「老天爺都有安排,要把自己準備好。」 每當有雜音出現時,過去的經歷讓她開始學會關照自己的想法,她不再被旁人聲音左右。她回憶早期做企業倫理議題時,她就與政大國際事務學院的朋友,同時也是京都大學畢業的教授李世暉一起合作,透過日本漫畫的方式聊企業倫理,讓生硬議題變得受歡迎,一直以來生活都是她發想議題的靈感來源,而她也從來不會刻意建立人脈,她認為見過一次面或者是交換名片都不是人脈,而是當在工作上有需要專業幫助時,第一個會想起的人。這也是她最近剛好與朋友聊到的人脈網絡中的「弱連結」,她也笑說:「剛好我接觸到朋友都是一群很優質的朋友!」 刻進細胞的閱讀記憶 讓講座永遠值得 最後,當談到閱讀的好處時,不斷與出版社合作的蕭雅雯說,在資訊容易取得的時代,若你能靜下心讀完一本書,都能幫助培養耐心。她非常愛讀書,雖然很容易忘記讀過什麼,但她認為這些資訊會刻進身體的某個細胞,有天需要時會被喚醒,就像在信義學堂你可以選擇喜歡的議題聽。她說:「只要有一句話是你有感受的,即便只有五個字,我也覺得你來這一趟兩小時是值得的。」至於信義學堂的未來規劃,她說:「未來還是會走在共好、共享、共學的理念上,始終如一,不會改變。」 發行:產創總中心編輯:楊軒妮撰文:李京蓁圖片:蕭雅雯 提供

一人團隊從頭做 觀照自己為首要-專訪信義學堂策展人蕭雅雯2023-02-02T11:32:29+08:00
24 02, 2022

在火山口上健身?元宇宙的不同版本應用

2022-02-24T14:31:58+08:00

頭戴型VR設備 2021年下半年,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宣布臉書即將發展「元宇宙」(Metaverse),並將公司名更改為Meta,引發對於元宇宙的廣大討論,只要一步驟戴上VR Head Mounted Device (頭戴式顯示器),就能置身於Meta打造的虛擬實境(VR)世界Horizon。在Horizon中,人們可透過鏡子打造自己的虛擬化身(avatar),也能非常具有臨場感的與他人社交,如握手、擁抱,更能在Horizon中選擇任何地點運動,像是在火山口上健身,由此可看出,Meta正全心打造自己的元宇宙。 Meta將元宇宙的功能定義為社交、遠距開會、運動健身三大目的,是一個虛擬的社交空間,其它具類似功能的網站有美國年輕人愛用的「Roblox」,這個元宇宙透過手機、電腦等裝置即可使用,人們能一起進行遊戲、互動,並預計發展不同面向,以此增加用戶的黏著度。 元宇宙概念早已運用於不同商業模式,像是美國房地產公司透過360攝影與建模配合,在疫情爆發之初,就讓消費者透過頭戴顯示器「異地看屋」,看屋者能夠打開房門、電器,真實的看到房屋內部的樣子,而日本的房仲更透過VR app「Wander」,讓許多無法實地考察的大老闆,不必親臨日本也能去看看土地周邊的環境、交通,就像走在日本街道上一樣。 而若能「異地看房」,那透過元宇宙炒房炒地似乎也成為可能,「Sandbox」這個系列的元宇宙透過區塊鏈、NFT等技術,不需要透過VR、AR進入,讓人們在虛擬世界中購置以強調稀缺性為主的Sand幣、虛擬土地等虛擬資產,同時也能蓋虛擬房子,能夠進行轉售賺價差,或出租虛擬房子來賺取租金。這股風潮更讓現實世界中的美國房地產公司都發行NFT供轉賣。 而AR技術廠商當然也會參加元宇宙大戰,以AR技術作為媒介,元宇宙就是將虛擬資訊世界堆疊於現實世界基底上,最好的例子就是寶可夢(Pokemon Go)這款遊戲。將來元宇宙的資訊庫完備後,看到任何有興趣的建案,人們即可透過手機、平板等裝置,透過AR眼鏡取得買售價格、房屋條件,省去上網爬文的複雜程序,輕巧地取得元宇宙中的資訊。 綜上言之,目前各元宇宙的概念多只是「多重虛擬世界」(multiverse),元宇宙的完成,須將這些虛擬世界串連成一個資料互通的元宇宙,因此,元宇宙的完整建構仍在持續。 政大傳播學院VR專家林日璇教授 發行:產創總中心撰文:林日璇教授圖片:產創總中心 提供

在火山口上健身?元宇宙的不同版本應用2022-02-24T14:31:58+08:00
24 12, 2021

【BIG人物】撥雲見日 讓「好奇」驅使你查證--專訪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

2021-12-24T13:27:21+08:00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 胡元輝,現為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即使離開實務界去到學界,他也從未遺忘要給予社會一個健全資訊生態的理想,在事實查核中心查證機制成熟後,他開始著手進行「媒體素養計畫」,提供人們辨識事實的能力,給予後真相時代,一個撥雲見日的機會。 後真相時代  讓「好奇」驅使你查證 處於後真相的時代,真相與事實的重要度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注重感覺與情緒,假訊息的影響力有多大,從社群媒體被踢爆操控選舉、撕裂族群情感就可以略知一二,這是全球性的課題,胡元輝說: 「不實訊息會造成民主內傷」 他認為除了國家、政府應思考如何積極開展網路治理任務外,對於資訊、新聞具有壟斷性影響力的社群平台也該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包含投入科技、人力處理假訊息、假帳號及其他類型的有害內容;讓申訴制度透明並建立監督機制供大眾檢驗,而因著演算法讓同溫層人們對平台的黏著度增加,進而造成的對立,他也提到目前歐盟有《數位服務法》、《數位市場法》的立法提案,要求演算法的推薦機制等運作應該揭露其參數,這些都是讓社群媒體回到最初它被賦予成為多元討論的「公共領域」的目的。 除了平台的責任,現代人常常以繁忙為由,不再選擇去查證事實,但胡元輝提醒: 「對於真相的追求是人的內在需求、察覺本能」 ,他舉了簡單的例子,當物價上漲時,主婦會好奇是何種原因造成物價變動,去想想生活經驗,就會發現人們對真實、正確的資訊,終究是好奇的。然而,現階段要克服的是這些「好奇」,是否足以驅使你採取查證行動,他笑著說:「可以去參與幾個小時媒體素養的課,就能夠獲取辨識資訊的能力。」再來,找到可信賴的資訊來源,運用獨立思考的能力步步拆解,若是資訊源與事實有所出入,便去思考是哪個組織、哪個人傳給你的,久了自然會分辨出哪個資訊源是可信的。這也是他所創辦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除了查證事實之外,多年來一直在深耕的領域,培養民眾的「基礎民主素養」,具備最基本的資訊辨識能力,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 盼為民主奠根基  事實查核中心負重前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近期也獲得Google贊助的100萬美金來執行「媒體素養計畫」,針對正規教育外的族群,包含年長者、偏鄉民眾、原住民、新住民等數位弱勢者等,透過與全國社區大學的合作,將日常的課程,例如:烹飪課融入10分鐘、半小時的資訊查證解說,讓民眾知道原來假訊息的查證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他們也與「假新聞清潔劑」合作,走入社區與老人談論假訊息問題,同時舉辦工作坊、演講等草根活動,預計培養700位以上的Trainer,同時委託「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負責專案效果的研究,將計畫專注於終身教育、社會教育。 在談到媒體事實查核中心面臨一些挑戰,包含總是受到一些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者的批評,胡元輝表示台灣民主尚在成熟中,客觀環境還是一個喜歡貼標籤的社會,一旦觸碰政治事實查核,被查核方多少有些反彈,即使如此,他也強調任何事實查核機構,都必須深刻去檢討機構有沒有依事實、證據來做查核。他提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擁有一套與資策會共同開發的快篩系統,會優先查證影響力較大、傳播速度快的假訊息,他也會要求同仁花同樣的時間進入不同的政治領域,包含各類社團等去查核訊息,同時,定期檢討是否某段時間以來的資訊查核太偏向某些立場而導致立場失衡,以此來進行自我制衡。但他也談及無奈之處,包含查核是針對「事實」,但不查「評論性、意見性的陳述」。對此他也鼓勵有更多事實查核機構的成立,以期達到多元價值的呈現,同時讓這個社會擁有更多選擇。 走過台灣變動時期,待過影響力巨大的媒體,看過這個國家的種種樣態,到從事教學與創辦事實查核中心,胡元輝仍相信民主是「性善論」,一個具有多元價值的社會要在理性的事實上,來進行辯論、競爭、互信,而他表示他在做的是新的啟蒙運動,或許有人會覺得他太理想,但他強調: 「因為有前人的努力,台灣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們就是接著棒子往下走,沒有氣餒也沒有悲觀的權利。」 發行:產創總中心撰文:李京蓁編輯:楊軒妮、連爾歡圖片:胡元輝 提供

【BIG人物】撥雲見日 讓「好奇」驅使你查證--專訪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2021-12-24T13:27:21+08:00
24 12, 2021

【BIG人物】人生不只路一條 作為新聞工作者與傳播教育者--專訪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胡元輝

2021-12-24T13:26:42+08:00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胡元輝 胡元輝,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業界25年資歷,讓他的工作史有如媒體發展史,橫跨紙媒到新媒體,而進入學界至今13年,他徹底實現當初「作育英才」的理想,他教育的學生多數投身新聞界、媒體界,年輕時沒想過待在媒體很久,爾後卻為媒體領域耕耘了一輩子。 理論結合實踐 成為一個新聞工作者 前後於聯合報、自立晚報、TVBS、台視、中央社等媒體擔任要職的胡元輝,給人的印象就是深耕於新聞界非常久,其實他並非傳播本科出生,大學就讀台大地理系,隨後就讀政大政治所,研究所時期因為家境因素,而到立法院新聞室工讀,並擔任紀政立法委員的國會助理。身處於民國70年代快速變動的台灣,作為喜歡觀察、理解社會,和對政治非常有興趣的青年,這種工作環境有如至寶。碩二時,恰逢聯合報需要一個負責政治領域的專欄組記者,他順利錄取後,也找到研究所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的「點」,那就是新聞工作。原本不打算以媒體作為志業的他,進入之後就被媒體產業的「魅力」徹底迷住,一路在新聞領域工作長達25年,於公視就職期間更創立全台第一個公民新聞平台「PeoPo公民新聞」,爾後也創立「新頭殼」等網路媒體。 談到近年來普遍流傳的「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說法,胡元輝回憶道,以前的記者被形容為「無冕王」,意味著擁有國王般的影響力,只是未戴王冠而已。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形象出現如此大的變化,不僅對新聞產業產生巨大影響,對於傳播教育者來說也是不小的衝擊。他曾經於新生課程中進行就業調查,發現要當記者的學生寥寥無幾。然而,接受四年教育後,反而進入新聞領域的學生不少,一方面是新聞市場仍然很大,另一方面他也提到「好新聞是好民主的支柱」,當新聞出現問題時,整個社會的運作都會出現問題,因此記者的工作需要具備使命感,他堅定的說: 「記者工作太有價值了,這是一個有尊嚴的工作。」 也鼓勵要從事記者工作的人,要具備基礎技能、培養知識基礎,最重要的具備觀察議題與社會的思辨能力,他表示:「擁有這些能力,不管你在哪裡都會有自己的天地,可能賺不了大錢,但餓不死,並且會充滿成就感。」 人生不是只有路一條 作為一個傳播教育者 有著豐富的媒體資歷,胡元輝卻反而在職涯上轉了彎,進入中正大學教書,和藹可親、充滿智慧,是胡元輝「教授」給人最大的印象,他的教課也從來都不是制式的唸課本,以採辯論形式的「傳播法規」為例,這樣有趣且有收穫的課程規劃,背後更多是胡元輝在業界累積的經驗,他想要突破硬邦邦的法條,讓傳播系的學生去思考背後的法理,並具備實際運用的能力,他也希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批判的能力,建立一個全面性的假設,找證據支持自己的論點,同時讓學生擁有多元的思考,希望告訴學生台灣是民主社會,多元觀點的展現才是社會真實的樣態。 然而,現今傳播業界變動快速,國內外傳播院校也都針對教育如何趕上實務進行討論,胡元輝提到教育其實是基礎工程,從實務界進入學界的他以「大學為何存在」一步步拆解問題。他說大學是社會組織,我們並不是關在象牙塔裡訓練一個與社會無關的人,因此傳播教育需要兼顧三個層面。首先,回歸基礎很重要,雖然技術變化很快,但大學教育的重點是提供學生文字、影音、聲音、資訊等「基礎技術」的紮實訓練,再輔以例如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知識課程,同時也要讓學生「回歸社會」,提供思辯型課程讓學生擁有「做好公民」的價值認知,這是將來作為培養一個好的傳播者、新聞工作者,需要做出的準備與努力的方面。而談及教書與新聞工作差異時,他表示兩者本質都是社會實踐與改造,他的終極目標皆是想要「協助人類文明的進步」,他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當遇到學生畢業後走上理想道路,甚至談及遇到困難時如何予以克服的種種,內心都有深深的喜悅與感動。」 成長於任何階段,都要享受每個收穫,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他期望健全新聞工作環境,提供社會好的新聞,作為一個教育者,他努力培育人才,維持社會資訊生態的平衡,胡元輝強調: 「時間的長短從來就不是一定,只要不要白白浪費這段時間,所有的收穫都是豐富的。」 發行:產創總中心撰文:李京蓁編輯:楊軒妮、連爾歡圖片:胡元輝 提供

【BIG人物】人生不只路一條 作為新聞工作者與傳播教育者--專訪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胡元輝2021-12-24T13:26:42+08:00
9 12, 2021

【BIG人物】以導覽為媒介 讓台灣人講自己的故事——專訪Like It Formosa 共同創辦人Jeff黃仲儀

2021-12-09T10:54:33+08:00

Like It Formosa 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 Jeff Jeff黃仲儀,政大外交系畢業,現為「Like It Formosa」的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同時亦負責公司另一品牌「Meet Up Formosa」的課程規劃,未進入公部門從事外交工作的他,透過Free Walking Tour,將「國民外交」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也為外交系的出路創造更多想像。 不期而遇 Free Walking Tour台灣模式的領銜人 7年前,Jeff以交換學生的身份到了歐洲,青旅員工推薦的旅遊方式,也開啟了他與Free Walking tour的淵源。Free Walking Tour(免費徒步導覽)的旅遊模式是由在地人向遊客介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以此幫助遊客了解家鄉的文化與歷史。談起第一次參與的感想,Jeff說:「在地人比旅遊書厲害,很多景點是網路搜尋和旅遊書找不到的!」,行程結束後,所有人的小費都給得非常痛快。爾後,他陸續在歐洲參與十幾場,這成為他到每個城市的必備行程。 回到台灣後,由另一位合夥人Sarah創立的「Like It Formosa」正巧在招募第一屆導覽員,歷經選拔、培訓,Jeff在2015年9月正式上線帶團。談起第一次帶團,Jeff說當下最怕沒有人來。幸好那時一對台灣母女,帶著一位外國親戚走到他面前,讓他的忐忑瞬間安定,互動過程也非常順利,在導覽結束後,Jeff收到1200元的小費。這種被肯定的感覺,成為Jeff堅持到現在的動力。之後公司更邀請他負責培訓課程,他也因此加入「Like It Formosa」團隊。 滾動式修正營運策略 導覽員選拔重人格特質 談及公司運作模式,Jeff分享「Like It Formosa」以繳交會費的「帶到飽」形式,讓各級距的導覽員,每季都能有團帶,有別於歐洲的小費抽成形式,公司不再抽取導覽員小費,成為了鼓勵導覽員的方式。 而每次的Free [...]

【BIG人物】以導覽為媒介 讓台灣人講自己的故事——專訪Like It Formosa 共同創辦人Jeff黃仲儀2021-12-09T10:54:33+08:00
24 11, 2021

【BIG人物】扎根專業即斜槓秘訣——專訪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2021-11-24T23:36:40+08:00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蘇益賢,政大心理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臨床心理師,擁有近10萬粉絲的臉書粉專「心理師想跟你說」,以書籍為愛好、日常為題材,擁有作家、Podcaster、演講者多重身份。是心理學的專業人士,更是位「斜槓人士」。 臨床心理師 理性感性集一身 心理學是介於科學和人文中間的科系,畢業於政大「諮商與臨床心理學」學程(現已更名「臨床組」)的蘇益賢談到,作為政大少數的理科,雖有點邊緣,但政大擁有多元人文培訓課程,如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過去創辦的「創意學分學程」讓蘇益賢不只具備心理學專業,也更學到了人際互動以及和不同背景的人相處的能力。「心理系很科學,但創意學程鼓勵我們去探索自己感性的世界,寫東西、畫畫,做專案,無形中讓我們練習和自己相處、跟不一樣的人相處,然後去認識更多外面的世界。」 「精神科醫師、身心科醫師、心理醫生、諮商心理師、心理治療師、心理諮商師、臨床心理師」以上這些,是蘇益賢演講時,會讓觀眾去猜是否真實存在於台灣的職業。他說,雖然目前義務教育裡,有納入部分心理相關的課程,但資訊量尚不足夠。他也一邊透過教育情境來著手,改善民眾對心理健康資源的認識。近年主要從公部門、企業著手,透過心理相關主題的演講, 「讓大家知道醫生有醫生的專長,心理師有心理師可提供的服務」 在心理治療方面,蘇益賢表示,臨床心理學的訓練強調資料,對患者做出的假設需有所憑據,才能準確幫助個案。因此,當被問及「心理師的情緒是否會被個案影響」時,他回答:「當然會啊,心理師就像是載具,與個案當下互動的經驗與感受,亦可視為我們了解個案、形成假設的素材。心理師在與個案工作的過程若『完全無感』,對治療效果來說可能更值得擔心」,但他也提到,正因如此,心理師下班後的心情調適非常重要。 面對理論、實務的落差,蘇益賢有兩點建議。第一,去接觸更多實務工作。他鼓勵學生可多參與各式「實習課程」,透過實習提早了解職場狀況。第二,則是「不斷學習」。大學時期,他常去圖書館新書區、參與不同講座,藉此接觸新事物。在這個世代,科技、資訊快速替換, 「雜學」且擁有快速學習能力的人非常搶手 ,「要找到有成就感的工作,就要繼續學東西,你無法用大學的知識量在職場上混十年、二十年,但若喜歡學習,你就會變得非常搶手,因為你永遠有新東西可提供別人。」 正視心理狀況 諮商費用三階段 對於現代人因壓力出現心理問題,蘇益賢鼓勵民眾,可從家裡附近資源找起,不管是醫院、診所或心理治療所,精神科醫生與心理師皆會視你的情況來提供對應的服務或轉介,願意找專業討論,就是很好的第一步。 談到許多人覺得諮商費用高昂,蘇益賢在遇到演講聽眾因諮商費用高昂而止步時,多半會提供數種其他管道。第一類如學生可至校內的諮商中心、企業員工可尋找公司內部的協助方案(EAP),大眾亦可考慮如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1995等。「有點像是迷你諮商室,當你夜深人靜快要氣炸,就找人聊。」 第二類需負擔些微費用,如各縣市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衛福部已著手推動心理健康司獨立,將加強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源。「未來,每個鄉鎮市區都有這種機構,民眾接受諮商的費用會便宜很多,但缺點是要等,且有次數限制。」 最後一類則是完全自費的專業諮商。他提到,研究發現「費用支出」其實是心理治療「療效」的因素之一。因爲,患者已下定決心來正視自己遇到的問題。倘若諮商完全免費,成效是否會受影響?是後續值得探討的議題。 對於是否建議健保補助民眾心理諮商費用,他形容健保是一塊「已經不夠大家吃的大餅」,納入諮商後,可能影響的層面很廣。另一條出路是參考外國的保險制度,可供民眾申請心理諮商給付。他認為,台灣的保險公司未來如能推出「心理健康險」,會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斜槓生活日程多 時間管理「不出包」 身兼多職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他回憶,大二時修了近三十學分,還接了社團幹部。因此,從那時起就開始學習如何「不出包」的把事情做完,「我承諾要給這個人這段時間,那我就要把它做好」,掌握日程的能力,從大學時期就已養成。 形容起斜槓生活,「你沒有發現我其實是單槓嗎?都是心理學,雖然身份不同,但本質都蠻像的。」像是和個案聊過的靈感,可以變成演講或寫書資料,寫書資料也會在Podcast分享。 掌握心理學專業,讓專業知識成為生活工具。 近幾年,他學會「取捨」,在學習、傳達知識上仍保有熱情,但也學會更有效的「管理時間」,將移動時間成本較高的演講轉介給學弟妹、在地心理師。 而粉專、Podcast的選題也都源於日常生活。像是喜歡看書,所以有心理學書籍的推薦合作,摘錄大家有共鳴的片段分享,或從心理學角度討論日常瑣事。問及經營粉專有無流量壓力,他表示曾因想對抗「演算法」製作美圖、拍影片,但太耗費精力,因此對於粉專未來的經營,他表示:「我們沒有想拿它來獲利,目前不會強求,就當作分享重要資訊的公佈版,無緣也沒關係,等待下一個緣份。」 發行:產創總中心撰文:李京蓁編輯:楊軒妮圖片:蘇益賢 提供

【BIG人物】扎根專業即斜槓秘訣——專訪臨床心理師蘇益賢2021-11-24T23:36:40+08:00
9 11, 2021

政大與日本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簽約 跨國產學合作創顛峰

2021-11-09T23:53:30+08:00

合作協議簽訂儀式合照。本校代表為產創總中心營運長顏玉明(右三)、日文系創系系主任于乃明(右二)、有澤法律事務所律師黃馨慧(右四)、產創總中心副營運長陳駿德(右一)(照片來源:產創總中心) 【政大校訊記者周佩怡報導】 為推動產學合作與促進產業發展,11月5日本校產創總中心與日本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培訓商管金融、法律行政、多國語文的高階人才,及協助產業研發科技應用,走向國際市場,一直是政大的強項。」產創總中心營運長顏玉明表示,對於政大能支持在外打拼的臺商朋友感到榮幸。日總總會長俞秀霞先致詞肯定政大在國內的地位,後也期盼藉由各界專業共創巔峰。 本校簽約代表為產創總中心營運長顏玉明(照片來源:產創總中心) 日總為透過僑委會協助產學合作協議簽訂的機構,對於這一樁美事,雙方也派出相關貴賓一同見證,包含搭起橋梁的駐日本代表處僑務組組長謝延淙,創立政大日文系,且曾任教務長、外語學院院長的教授于乃明,東大法學碩士畢業、擅長臺日間商貿法律議題的有澤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馨慧,籌辦簽約儀式的產創總中心副營運長陳駿德,及日總的諸位理監事。 日文系創系系主任于乃明對於台日合作樂觀其成(照片來源:產創總中心) 目前合作事項分為四大方向,在企業交流與產學專案方面,預計依照產業發展特色選擇特定領域,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發商品,進行合作專案、專利授權、技術轉移;因我國具創新靈活性,與日商往來密切且產業互補,故未來將促進臺日參訪交流;彼此互為諮詢顧問,針對經營管理、企業診斷、專利申請、產業研發等提升雙方競爭力;除了加強既有產業發展,政大還提供在職進修與人才培育,增進人才學理知識,總會亦同時供應實習機會,增加實務經驗。 有澤法律事務所律師黃馨慧與產創總中心營運長顏玉明(照片來源:產創總中心) 政大長期深耕商管領域,不僅日前在僑委會線上論壇中,向企業推廣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之產學合作方案,及將成本會計、價值管理納入智慧製造之研發成果,更預計兩週後舉辦亞洲投資新風向系列線上講座,持續掌握產業新脈動。

政大與日本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簽約 跨國產學合作創顛峰2021-11-09T23:53:30+08:00
6 11, 2021

【BIG 人物】無所畏懼,當畫作成為另類社論—— 專訪政治漫畫家陳筱涵

2021-11-06T16:18:13+08:00

政治漫畫與插畫家 陳筱涵 「通常從選題到完成一幅畫,大約是30小時左右,有些議題需要思考更深的切入角度,甚至可能需要幾天不等,連睡覺都在想」,陳筱涵這樣敘述著創作過程。 現為關鍵評論網的社群行銷專員,同時是政治漫畫與插畫家,陳筱涵從事創作已逾四年,畢業於政大外交的她坦言:「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政治漫畫家,剛開始畢業也很迷茫,因此選擇進去公部門,前後待過台美產業辦公室、法國商會、經濟部、外交部。」走了一輪之後,發覺自己始終不太適合較為制式的公部門,然而從小學畫的背景,加上外交系的訓練,讓她選擇重拾畫筆,用畫作來傳達自己對於政治的看法。 需要對時事有著敏銳的觀察,以及從海量的資料中找出點子,因此在政大外交培養國際視野,以及累積國際關係的基本知識,也幫她奠定了扎實的基本功。在大四時,政大外交的同學陸續到第二外語的國家交換,陳筱涵去了法國,法國政治嘲諷畫作盛行,談及台灣的狀況,「台灣可能因為地緣關係,比較注意自身的事,但歐洲各國都連在一起,牽一髮動全身,因此對於政治事務都較為關心。」社群行銷專員的工作讓她每天都閱讀大量的國際新聞,這些都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 近期以一幅習近平打著名為「AIR COMBAT」的遊戲機台,畫面上是數架戰鬥機,機台旁邊寫著「Road to reunification, Taiwan」的畫作登上法國《世界報》,當被問道會不會因為立場鮮明的畫作受到攻擊,她坦言一開始多少會在意,但後來就習慣了。 「政治漫畫是一種社論,就像你在報社投稿,只是我是用畫的,每一個漫畫家都有自己的立場。」 而在畫作中引起「共感」非常重要,多數畫作需要有共同的社會背景才能理解,她提到「政治漫畫家其實也不一定要很會畫畫,但意境一定要傳達出來。」 選題方面,她說大概是兩種模式,一種是已經有主題或者作者提供文章,她再照著脈絡創作;而更多時候,是她有想做的主題與編輯討論,然後進行創作。本身是社群媒體行銷專員,她也曾與西班牙老公經營「台灣電鍋」網站,透過西班牙文搭配插畫來宣傳台灣,畫作也曾數次登上外媒,同時她也會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分享畫作,都達成不錯的成效。談及媒體經營,她提到會來看自己畫作的人,其實都是某部分的受眾,但有時會透過下廣告的方式,來測試觀眾對於議題感興趣的程度,「我沒那麼在意流量,只是想測試觀眾對於議題的取向,臉書其實就是讓別人可以快速找到我。 談及是不是能夠給學弟妹們一些意見時,陳筱涵提到之前有人問一個文字工作者,如果要在30歲這個年紀轉職,他有什麼建議?文字工作者回答「如果你會問這個問題,代表你還沒有做建立關係的努力。照理來說,這個年紀是工作找你。」陳筱涵強調建立人脈非常重要,「以前我最討厭上台分享,也不喜歡去完全不認識的場合社交,但其實這超重要,出社會的任何一切機會都是靠人脈來的。」 身為曾遊走多國的台灣創作者,被問及最大的感觸是什麼,陳筱涵表示:「其實很難用文字表達出我確切的感受。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但有一些包袱,作為台灣人有些身不由己,對於台灣不是獨立的國家感到可惜。」 創作又是我真心感到快樂的事,也是一生都想做的事。 聊到未來規劃時,陳筱涵提到可能會將之前於法國布洛瓦bd BOUM漫畫之家(bd BOUM-Maison de la BD)駐村創作的作品「尋根」翻譯成中文,帶給台灣觀眾,除了持續創作外,也考慮從事演講工作,「雖然總會擔心未來,但至少目前台灣不會因為創作被審查,是一個保護創作者自由的國家。」 發行:產創總中心編輯:楊軒妮撰文:李京蓁圖片:陳筱涵提供

【BIG 人物】無所畏懼,當畫作成為另類社論—— 專訪政治漫畫家陳筱涵2021-11-06T16:18:13+08:00

業務服務快速列表

場館服務
許珈瑄 #69326 sukika@nccu.edu.tw
宋建興 #69327 121786@nccu.edu.tw

核銷服務
曹瑋峰 #67480 129988@nccu.edu.tw

產學合作

創新育成
張杏萍 #67080 kristy@nccu.edu.tw
溫瑞玲 #69329 linda@nccu.edu.tw

智財服務
張弘諺 #69348 hungyen@nccu.edu.tw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