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產創合作專家

作者:

李 京蓁

分享文章:

歡迎訂閱
《政大產創總中心 電子報》

即時接收本中心最新活動訊息及專題報導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Categories: 產創合作專家

Author

李 京蓁

Share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蘇益賢,政大心理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臨床心理師,擁有近10萬粉絲的臉書粉專「心理師想跟你說」,以書籍為愛好、日常為題材,擁有作家、Podcaster、演講者多重身份。是心理學的專業人士,更是位「斜槓人士」。

臨床心理師 理性感性集一身

心理學是介於科學和人文中間的科系,畢業於政大「諮商與臨床心理學」學程(現已更名「臨床組」)的蘇益賢談到,作為政大少數的理科,雖有點邊緣,但政大擁有多元人文培訓課程,如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過去創辦的「創意學分學程」讓蘇益賢不只具備心理學專業,也更學到了人際互動以及和不同背景的人相處的能力。「心理系很科學,但創意學程鼓勵我們去探索自己感性的世界,寫東西、畫畫,做專案,無形中讓我們練習和自己相處、跟不一樣的人相處,然後去認識更多外面的世界。」

「精神科醫師、身心科醫師、心理醫生、諮商心理師、心理治療師、心理諮商師、臨床心理師」以上這些,是蘇益賢演講時,會讓觀眾去猜是否真實存在於台灣的職業。他說,雖然目前義務教育裡,有納入部分心理相關的課程,但資訊量尚不足夠。他也一邊透過教育情境來著手,改善民眾對心理健康資源的認識。近年主要從公部門、企業著手,透過心理相關主題的演講,

讓大家知道醫生有醫生的專長,心理師有心理師可提供的服務」

在心理治療方面,蘇益賢表示,臨床心理學的訓練強調資料,對患者做出的假設需有所憑據,才能準確幫助個案。因此,當被問及「心理師的情緒是否會被個案影響」時,他回答:「當然會啊,心理師就像是載具,與個案當下互動的經驗與感受,亦可視為我們了解個案、形成假設的素材。心理師在與個案工作的過程若『完全無感』,對治療效果來說可能更值得擔心」,但他也提到,正因如此,心理師下班後的心情調適非常重要。

面對理論、實務的落差,蘇益賢有兩點建議。第一,去接觸更多實務工作。他鼓勵學生可多參與各式「實習課程」,透過實習提早了解職場狀況。第二,則是「不斷學習」。大學時期,他常去圖書館新書區、參與不同講座,藉此接觸新事物。在這個世代,科技、資訊快速替換,

「雜學」且擁有快速學習能力的人非常搶手

,「要找到有成就感的工作,就要繼續學東西,你無法用大學的知識量在職場上混十年、二十年,但若喜歡學習,你就會變得非常搶手,因為你永遠有新東西可提供別人。」

正視心理狀況 諮商費用三階段

對於現代人因壓力出現心理問題,蘇益賢鼓勵民眾,可從家裡附近資源找起,不管是醫院、診所或心理治療所,精神科醫生與心理師皆會視你的情況來提供對應的服務或轉介,願意找專業討論,就是很好的第一步。

談到許多人覺得諮商費用高昂,蘇益賢在遇到演講聽眾因諮商費用高昂而止步時,多半會提供數種其他管道。第一類如學生可至校內的諮商中心、企業員工可尋找公司內部的協助方案(EAP),大眾亦可考慮如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1995等。「有點像是迷你諮商室,當你夜深人靜快要氣炸,就找人聊。」

第二類需負擔些微費用,如各縣市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衛福部已著手推動心理健康司獨立,將加強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源。「未來,每個鄉鎮市區都有這種機構,民眾接受諮商的費用會便宜很多,但缺點是要等,且有次數限制。」

最後一類則是完全自費的專業諮商。他提到,研究發現「費用支出」其實是心理治療「療效」的因素之一。因爲,患者已下定決心來正視自己遇到的問題。倘若諮商完全免費,成效是否會受影響?是後續值得探討的議題。

對於是否建議健保補助民眾心理諮商費用,他形容健保是一塊「已經不夠大家吃的大餅」,納入諮商後,可能影響的層面很廣。另一條出路是參考外國的保險制度,可供民眾申請心理諮商給付。他認為,台灣的保險公司未來如能推出「心理健康險」,會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斜槓生活日程多 時間管理「不出包」

身兼多職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他回憶,大二時修了近三十學分,還接了社團幹部。因此,從那時起就開始學習如何「不出包」的把事情做完,「我承諾要給這個人這段時間,那我就要把它做好」,掌握日程的能力,從大學時期就已養成。

形容起斜槓生活,「你沒有發現我其實是單槓嗎?都是心理學,雖然身份不同,但本質都蠻像的。」像是和個案聊過的靈感,可以變成演講或寫書資料,寫書資料也會在Podcast分享。

掌握心理學專業,讓專業知識成為生活工具。

近幾年,他學會「取捨」,在學習、傳達知識上仍保有熱情,但也學會更有效的「管理時間」,將移動時間成本較高的演講轉介給學弟妹、在地心理師。

而粉專、Podcast的選題也都源於日常生活。像是喜歡看書,所以有心理學書籍的推薦合作,摘錄大家有共鳴的片段分享,或從心理學角度討論日常瑣事。問及經營粉專有無流量壓力,他表示曾因想對抗「演算法」製作美圖、拍影片,但太耗費精力,因此對於粉專未來的經營,他表示:「我們沒有想拿它來獲利,目前不會強求,就當作分享重要資訊的公佈版,無緣也沒關係,等待下一個緣份。」

發行:產創總中心
撰文:李京蓁
編輯:楊軒妮
圖片:蘇益賢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