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產創最新消息

作者:

曾 瓊瑩

分享文章:

歡迎訂閱
《政大產創總中心 電子報》

即時接收本中心最新活動訊息及專題報導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Categories: 產創最新消息

Author

曾 瓊瑩

Share

撰文:洪瑩霏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我們或許無法真正體驗他人的感受,但可以透過無限想像力,接近他們的世界。

政大傳院副教授兼任數位內容碩士學程主任陳宜秀從心理層面及虛擬實境的角度,探討何以運用VR科技,透過逼真的沉浸式情境體驗,於虛實之間理解生命不同角色的處境,激發人們「將心比心」的共情能力,觸動人性最溫情柔軟的同理心,創造更具人文情懷的科技世代。

蔡沐橙作品以第一人稱角色互換讓體驗者藉由視聽覺感受孤獨與嘈雜(圖片來源:本校數位內容學程提供)

你我的世界不一樣

「我看到的世界,與你看到的世界,真的一樣嗎?」副教授陳宜秀拋出一個哲學思辨問題,娓娓說出三年前,數位內容學程曾與心理學系於校內新聞館合辦「虛心對話:當虛擬實境遇上心理治療」的活動,當時邀請了教授姜忠信、副教授修慧蘭、教授楊啟正等諸位心理、諮商領域專家,希望「VR」科技與「心理」學科之間能夠真誠對話,讓更多學生們看見不一樣的生命歷程,認識科技如何觸動內心深處最柔軟與溫暖的同理心。

指導學生論文、創造轉換體驗

他透露,那場跨領域的交流活動,緣起於黃勇偉以及蔡沐橙兩位同學的碩士論文內容,切此藉此契機所促成的。數位內容學程碩士班的同學們,論文口試前,皆須進行畢業作品展,對於科技和心理的熱忱,點燃了兩位同學創作的火苗,也為之付出的心血,成就了兩項深入VR科技與心理學科領域交流的作品。

黃勇偉的研究發現,自閉症者的知覺經驗和多數人不同,為了讓普羅大眾更進一步貼近他們所處的世界,他看準VR轉換視角的特色,精心打造自閉症人士日常「受、想、行、識」的知覺經驗。蔡沐橙則以憂鬱症患者與身旁照顧者的的第一視角出發,設計VR敘事腳本,讓VR穿戴者直接進入兩種角色的故事線。

「若一覺睜眼醒來,映入眼簾的是長年躺床捲縮的憂鬱症室友,你會對他做什麼事情?」初次碰到這個情境的人,內心恐怕少不了些許遲疑、拉扯與糾葛,但對於照料憂鬱症患者的親朋好友來說,這大抵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活日常。

黃勇偉作品以第一人稱視角呈現自閉症患者身上的感官超載經驗(圖片來源:本校數位內容學程提供)

同理心就是「想像力」

已有諸多研究指出,VR科技有助於改變態度,進而培育同理心。陳宜秀認為,同理心本質上是一種想像力,它的另一構面則是觀察力和敏感度。VR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的界線,人們方可在虛擬世界中體驗特定情境,縮短了人與人間的主觀差異,讓體驗者經歷相同的故事情節。不過,我們希望以同理心做為基石,觀察人的言行舉止與情緒起伏,盡可能貼近對他者的了解。

陳宜秀強調:「同理心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便是幫助自己尋覓與世界和諧相處方式。」(圖片來源:陳宜秀提供)

虛實交融的VR世界待發展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陳宜秀引用《齊物論》莊周夢蝴蝶的寓言,比擬 VR世界中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VR作為一項disruptive technology(破壞性科技),除了改變其他科技的進程,也容許很多情境的發生。當人們在虛擬世界中扮演情境角色,並將自己的心情帶入其中,現實的定義便被延伸擴展,真實/虛擬、現實/想像的界線愈發地模糊。

不過,目前VR科技還有許多進化空間。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之際,他認為VR技術應用潛力還沒被充分發揮。虛擬實境屬於3D平台,創作者需自行操作建立介面,且VR科技的軟硬體發展步調不一,軟體開發偏弱,導致該技術尚有漫長的進步空間。

助己與世界和睦相處

陳宜秀強調:「同理心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便是幫助自己尋覓與世界和諧相處方式。」同理心意味著能多跟人相處、多發問問題,了解整體事件的來龍去脈,看到自己與他們人不一樣的能力,並跟隨人物主角、情節揮灑想像力,與之並融,從中了解故事,學習坦然接受一切。

「不知這些算不算老生常談?」他在訪談尾聲,詼諧地揶揄自己一番,並分享了一篇上課常用的英詩:

〈Albert J. Bell〉 by Janet Wong

Forty years of friendship

with my grandfather, and still Uncle Al cannot eat with chopsticks.

Forty years of friendship with Uncle Al,

and still my grandfather forgets to offer him a fork.

若你也能運用想像力,解讀這首詩裡兩名角色的心情,那麼你也是位具備同理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