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69079c243c4df51dd044bb9abb06156.jpeg

f0562353d7aac806800085a7ad3cb597.jpeg

政治大學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總中心近日於電算中心人偉講堂舉辦「創新創業師資種子工作坊」,特別邀請AAMA Academy院長林志垚進行專題演講,主題為「創業教育的落地實踐:如何從創業的-1到1」。活動由產創總中心營運長林士淵開場致詞,他感謝現場老師與學生的參與,並介紹講者的豐富經歷與專業背景。林士淵提到,林志垚不僅是AAMA Academy院長,同時擔任財團法人臺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顧問及SIC共同創辦人,長期致力於結合創業教育與產業策略,協助新創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林士淵表示,透過今天這場演講,希望能為師生帶來全新的啟發,促進校園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

c5f565924de82fe2dbf3dd2a03def120.jpeg

林志垚以回顧自身超過30年的職業經歷作為演講開端。他從管理顧問到創業家,再到投資人的角色轉換,深入探討結構化思維在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他表示:「創業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僅是培養創業者,而是幫助學生具備應對模糊性與複雜性的能力。」他認為大學是一個低風險實驗場,學生可在多元資源的支持下探索創意,並透過與不同專業背景人才的合作,培養跨領域合作能力。他強調:「跨域合作將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他也談到VUCA(指多變性、模糊性、不確定性與複雜性)時代的挑戰,指出過去教育系統更注重解決複雜性,而未來教育應著重於幫助學生適應模糊性與快速變化。他說:「學生需要批判性思維與適應能力,才能在不確定性中發現機會,並以結構化方法解決問題。」
d4edfd67a71360d1ec8604270736b698.jpeg

在分析創業教育的目標與價值時,林志垚提到,創業教育的核心不在於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創業者,而是幫助他們具備創業家精神。他進一步解析了五大關鍵能力,包括自我驅動適應力、問題解決與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與領導力、風險管理與決策能力,以及探索多元職涯的能力。他以生動的比喻說明:「一顆蛋若從內部突破,將孕育出生命;但若從外部打破,則只能成為荷包蛋。」此外,他特別指出,團隊合作能力不僅能有效應對挑戰,更是現代領導力的重要展現。他提出因材施教的課程設計理念,認為對於已具創業動機的學生,應設計高強度的實戰課程,加速其實踐步伐;而對於尚未確定目標的學生,則應專注於培養創業思維與協作能力,讓他們能更全面地理解創業的價值與挑戰。

針對創業教育的實踐方法,林志垚提出了多元與實踐並重的方向。他建議創業教育應融入跨學科合作、問題導向學習(PBL)、實習與參訪機會,以及海外交流等多種元素。他認為,跨領域合作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海外交流則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市場需求,進而激發更具創意的想法。他強調:「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幫助學生學會應對複雜情境並找到創新解決方案。」他也提到,學校應善用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市場與實務的機會,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獲得深度學習。

7bfdb3509b8e3d4b9d4528a13b2a5997.jpeg

15ced86ea28106ea2dae4efce726f0d2.jpeg

在問答環節中,現場師生踴躍提問,討論氣氛熱烈。一位老師詢問如何縮短創業過程中的「死亡之谷」時期,林志垚回應:「死亡之谷是創業從概念到市場落地的關鍵瓶頸期,不同行業的周期與深度有著極大差異。」他以軟體與硬體產業為例說明,軟體產業因資本需求較低且開發速度較快,其死亡之谷階段通常較短;而硬體產業則因研發與設備投入龐大,所需時間相對較長。他還提到,經驗對於縮短死亡之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首次創業者常因不熟悉市場規則而陷入困境,而多次創業者則能迅速找到突破方法。此外,一位學生提到的資金不足問題,林志垚建議,應善用校內創業基金、競賽資源,並積極與業界建立連結。他強調,創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幫助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方案的重要過程。他指出:「大學是一個探索自我價值與實現多元職涯可能性的最佳平台。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勇於嘗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與方向。」

5f3aeaf5818eae392705c0a80fe08c24.jpeg

林志垚呼籲師生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透過創新教育的培養,將創意轉化為具實踐價值的成果,並讓創新精神成為應對未來挑戰的有力工具。他最後勉勵在場的每位參與者,無論是在創業道路上還是其他領域,都能以創業家精神迎接未知與挑戰,開創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更多資訊:

歡迎大家關注產創總中心的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ccucicii/,掌握最新創新創業活動資訊。


    最近修訂
    2025-01-08 16:30:58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