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創業教育的目標與價值時,林志垚提到,創業教育的核心不在於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創業者,而是幫助他們具備創業家精神。他進一步解析了五大關鍵能力,包括自我驅動適應力、問題解決與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與領導力、風險管理與決策能力,以及探索多元職涯的能力。他以生動的比喻說明:「一顆蛋若從內部突破,將孕育出生命;但若從外部打破,則只能成為荷包蛋。」此外,他特別指出,團隊合作能力不僅能有效應對挑戰,更是現代領導力的重要展現。他提出因材施教的課程設計理念,認為對於已具創業動機的學生,應設計高強度的實戰課程,加速其實踐步伐;而對於尚未確定目標的學生,則應專注於培養創業思維與協作能力,讓他們能更全面地理解創業的價值與挑戰。
針對創業教育的實踐方法,林志垚提出了多元與實踐並重的方向。他建議創業教育應融入跨學科合作、問題導向學習(PBL)、實習與參訪機會,以及海外交流等多種元素。他認為,跨領域合作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海外交流則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市場需求,進而激發更具創意的想法。他強調:「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幫助學生學會應對複雜情境並找到創新解決方案。」他也提到,學校應善用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市場與實務的機會,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獲得深度學習。
在問答環節中,現場師生踴躍提問,討論氣氛熱烈。一位老師詢問如何縮短創業過程中的「死亡之谷」時期,林志垚回應:「死亡之谷是創業從概念到市場落地的關鍵瓶頸期,不同行業的周期與深度有著極大差異。」他以軟體與硬體產業為例說明,軟體產業因資本需求較低且開發速度較快,其死亡之谷階段通常較短;而硬體產業則因研發與設備投入龐大,所需時間相對較長。他還提到,經驗對於縮短死亡之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首次創業者常因不熟悉市場規則而陷入困境,而多次創業者則能迅速找到突破方法。此外,一位學生提到的資金不足問題,林志垚建議,應善用校內創業基金、競賽資源,並積極與業界建立連結。他強調,創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幫助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方案的重要過程。他指出:「大學是一個探索自我價值與實現多元職涯可能性的最佳平台。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勇於嘗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與方向。」
林志垚呼籲師生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透過創新教育的培養,將創意轉化為具實踐價值的成果,並讓創新精神成為應對未來挑戰的有力工具。他最後勉勵在場的每位參與者,無論是在創業道路上還是其他領域,都能以創業家精神迎接未知與挑戰,開創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更多資訊:
歡迎大家關注產創總中心的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ccucicii/,掌握最新創新創業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