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創辦人開場即與學生互動,詢問大家是否曾想創業,又為何遲遲未開始。他指出,常見的卡關點包括完美主義、與原團隊拆夥,或仍處於規劃階段。他分享自己為了創業休學兩年,從經營 MVP 餐盒工作室起步,後成立 Mr. Light,最盛時曾拓展兩間門市,最終因地點與疫情因素結束其中一間。目前品牌仍穩定經營,並預計持續擴點。他強調,品牌並非單純在賣便當,而是在打造一套包含營運、產品開發、製程管理、人事與財務等「流程化、標準化」的門店系統。他說:「有標準化才有規模化,我要的是打造一個良好的系統,讓它可以自行運轉。」
針對財務預估,他詳細拆解餐飲的營收邏輯:「營收=來客數 × 客單價」,而來客數又取決於曝光、轉換率與回購率。他以實際數據舉例:食材與包材成本為 35%、三位正職人事費用 12 萬元、房租 4 萬、水電 1.2 萬、訂閱租金與折舊等估算後,損益平衡點約為每月營收 35 萬元。以客單價 150 元換算,等於每日需達 78 位來客;若目標為月淨利 7 萬元,每日則需達 120 位來客。他建議學生應以預定開店地點為基礎,觀察類似店型、參考來客數作評估,確認自身定位與市場潛力。
在資金議題上,他表示:「資金不是問題,能力才是關鍵。」他舉 Elon Musk 為例指出,即使破產,也有人願意借他 100 萬美元,因為相信他能把 100 萬變成 110 萬。他勉勵學生:「你當然不會是 Elon Musk,因為他已經有非凡成就,但我們可以為自己累積非凡的成就。」他建議想創業的學生應先累積成果,例如想開民宿者可先在行銷公司實作幾個 ROAS 超高的專案,並整理出完整企劃書,讓投資人相信他們有能力把投資變成利潤。
他也分享兩套他常用的創業思維模型。其一是企管常見的「五管模型」:產銷人發財,對應產品開發、行銷、人事管理、供應鏈與成本控管、財務管理;其二是「如果明天就要做這件事,還缺什麼?」這種反推式提問幫助他確認行動的可執行度。他強調創業過程中,將問題拆解成小塊是有效解決問題與分配資源的關鍵。
講座最後,他以「反求諸己」作為總結。他指出,這才是真正的創業者精神。他說:「例如踩到狗屎時,是怪誰家的狗沒牽好?還是反思自己怎麼沒看清楚地上?」他強調,只有後者的態度才能幫助創業者調整自己,改變未來的結果。「公司裡發生的所有問題,都是老闆的問題。例如員工遲到,應該思考是公司沒訂好制度、沒說清楚,或沒即時處理,罵那個員工是沒有幫助的。沒有這份精神的老闆,終究會是一個慣老闆。」他以一句話作結:「我們都在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鼓勵學生勇敢選擇、不後悔,即使未來不創業,也能藉由創業思維提升面對問題的能力,持續在人生與職涯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