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 軒妮

分享文章:

歡迎訂閱
《政大產創總中心 電子報》

即時接收本中心最新活動訊息及專題報導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Author

楊 軒妮

Share

潘志遠導演

負責原民部落VR專案《部落抓風味》影視製作的潘志遠導演,畢業自世界新專、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碩士,2005年以《指間的重量》獲得金馬獎5項提名,潘志遠目前正在就最新電影《金盆洗手》進行後期製作。

1989 年,潘志遠進入傳播界,在老三台當了5年助理之後,由於深受大陸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的影響,也因為電影的原始製作方式(底片、鏡頭)百年未變,加上中國師承蘇聯擅長蒙太奇的剪接手法也與好萊塢有所不同,所以1993年在中國大專院校開放台生就讀的初期,潘志遠就選擇到北京電影學院就讀導演系碩士。回到台灣後,適逢台灣有線電視合法化,有線電視台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潘志遠也進入有線電視台擔任編導工作,之後從2000年開始踏入電影製作的行列。

從業影視製作近30年,具有拍攝技術又有不錯文筆的潘志遠導演,其作品多為自編自導。潘志遠表示,雖然現在年輕一代作品愈發多元,也愈具有商業性,如近期熱門的鬼片、同志片都是相當受國人歡迎的類型片,但受限於經費與題材,台灣電影仍多以文藝類型片為主流。

潘志遠編導作品並不侷限創作形式,早在原民部落VR專案之前,潘志遠已與作詞人方文山合作,用3D影視拍攝台北音樂短片。潘志遠表示,拍攝形式可以不拘,但重點仍在於影視本身要傳達什麼概念?在表現形式的背後,能否依舊具備邏輯性與藝術性。尤其用 VR 去表現時,觀眾是戴著VR面罩在看電影,是一種獨樂樂而非眾樂樂的體驗,再加上獨特的360度觀賞角度,觀眾有機會由自己決定劇情的走向,因此在嘗試製作 VR 影片時,更須去思考這個技術能體現什麼其它電影做不到的想法、以及會帶給觀眾哪些有別於一般電影的感受。

這次XR專案,潘志遠原先打算運用 VR 本身以觀看者為中心點的表現形式,及原住民祭典以高台和火堆為中心的呈現方式,記錄祭典活動,以解決過去多角度拍攝祭典,導致同個橋段要不是演很多次,就是同時需要很多台機器去錄製但又容易穿幫的問題。又由於有礙於祭典的神聖性,如賽夏族矮靈祭招喚祖靈的儀式,不可能一次又一次拍,因此 VR 中心360度環繞的錄製方式,非常符合原民文化紀錄的需求,不僅能保留祭典的原汁原味,也為影片拍攝上提供了便利性。

然而,VR 拍攝仍有其限制。如前所述, VR 是觀眾決定自己要看什麼,侷限了劇情發展。再者,VR 面罩及觀看視角所造成的生理負擔,使得 VR 影片在製作上多以10 分鐘為限,能呈現多少藝術成份仍有待商榷。又如這次的原民記錄保存,祭典中心往往堆火堆或架高臺,攝影機不管架上面或架下面,都可能影響祭典運作或造成拍攝危險。因此,計畫由原先拍攝祭典,改作環境記錄保存,避開 VR 在劇情及藝術性上的限制,回歸 VR 所能呈現的本質,讓觀眾能在最短時間內深入原民部落,了解部落文化與自然環境。「原民部落的 VR 影片呈現的不是劇情,而是狀態與情境。」潘志遠說。

當然,並不是所有限制都會侷限了影片的呈現。此次 VR 專案便突破了 VR 360 度的限制,運用高空 VR 拍攝環境,讓觀眾如同搭乘熱氣球般,不僅可以左右觀賞,更可抬頭往上看,低頭向下看,超越了圓,成為了球,變成 720 度觀賞視角。希望透過更全方位的導覽,使觀眾有代入感,激發觀眾對文化的好奇與了解,進而促進地方經濟及部落發展。

而除了影片之外,也製作了兩個小遊戲,一個是由子亥工作室設計的刺藤球,一個則是採小米。刺藤球是由16歲以上的青年男性擔任勇士,戳中最後一顆球的勇士背負部落的福禍,透過觸控螢幕的互動遊戲讓玩家體驗刺藤球習俗。而採小米則是把搖桿化作為鐮刀的功能,看在一分鐘內玩家能割多少小米,再預計能生產多少小米酒,讓玩家玩得開心之餘,仍能學到部落文化。

圖為潘志遠導演新作《金盆洗手》劇照。右二為潘志遠導演

而潘志遠近期正在製作的《金盆洗手》,可以說是其代表作《指間的重量》之續集,也可視為一部獨立的電影;《金盆洗手》榮獲 2020 年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及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市場的肯定。

創作《金盆洗手》時,潘志遠最初設想:「人都會長大,當年15歲小扒手現在怎麼樣了?」然而,重新檢視過後發現,直接描寫青少年成長經驗的影視作品太多且千篇一律,因而改以老扒手和當年抓老扒手入獄的退休警察為視角,透過老年人尋找他們的下一代,一面描寫中年人成為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一面觀看青少年長成青壯年的生活樣態。出獄的老扒手尋找小扒手,想知道小扒手是否洗心革面,不再誤入歧途;退休警察去尋找女兒,想彌補過去因工作而造成的虧欠。

潘志遠表示《金盆洗手》一片會先參加國內外影展,爭取獎項之外也吸引觀眾的目光,《金盆洗手》有望在明年九、十月在台灣上映。

 

發行:產創總中心
撰文:楊軒妮
圖片:潘志遠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