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 京蓁

分享文章:

歡迎訂閱
《政大產創總中心 電子報》

即時接收本中心最新活動訊息及專題報導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Author

李 京蓁

Share

信義學堂策展人蕭雅雯

蕭雅雯,信義學堂策劃人,現就讀政大行政管理碩士,11年的默默耕耘,年近百場的演講,對完成事務的強大信念感,讓信義學堂逐漸成就現在的樣態。

開啟名為「信義學堂」之窗 1人團隊從頭起

廣電系畢業的蕭雅雯,大二時期,便進入當時業界領頭羊的電視台TVBS實習,跑得比同學都還前面的她,也順利在畢業那年拿到TVBS節目部的Offer,並從事起有關娛樂的現場節目。然而隨著工作的推進,原先想從事新聞工作的她,內心逐漸變得迷惘,即使最後對下一份工作仍無頭緒,但仍毅然決然離開電視圈。然而,好似所有的過程都不會白費,11年前,信義房屋正要找到一個專職負責「信義學堂」的策劃人時,正巧在人資部的朋友聯絡了她,當時她是一個有著2個仍在幼兒階段的上班主婦,這份需要加班的工作讓她考慮許久,她說:「或許內心有工作成就感不被滿足的遺憾,所以感覺有聲音告訴我你就去吧!」,也因著當初在電視台的經驗可以運用,她就敞開心胸走進這扇「信義學堂」的大門。

人們常說「一群人可以走很遠」,但只有1人團隊的蕭雅雯談起草創時期,強大的信念與使命感是當時的必須擁有的,她認同且相信公司的理念,並在這些基底下去策劃這個品牌,她認為策劃人的信念非常堅定,如此品牌形象才會鮮明。而從信義房屋的企業精神所發展出來的「共學、共好、共享」理念也在每場演講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演講主題涵括「企業倫理」、「人文生活」、「環境關懷」、「社區關懷」、「居住空間」、「幸福家庭」6大系列,蕭雅雯思考的重點除了每場演講要切合分類主題,交通、講師來源、觀眾人數都是思考重點,可說是一個從企劃到行銷都要自己來的工作,她笑說:「就是校長兼工友,什麼都要做。」

而每次的合作其實都是在組建一個團隊,蕭雅雯表示:

「所謂的團隊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對外尋求幫助並不可恥」

她最常合作的單位是出版社,每當在談合作時,她會告訴作者的經紀人、出版社可以運用不同方式來提升作者的知名度,她不只侷限普遍認知為大牌、有名氣的老師,她更希望找在自己領域默默耕耘的專業人士來當講師,即使這位專業人士、作者沒有進行過大型演說,蕭雅雯也希望在演說後,觀眾能被這場演說觸動心靈,願意去多加了解講者。信義學堂因此成為免費學習、宣傳平台,而這樣對作者、出版社、信義學堂之間也會是「三輔三成」的局面。

生活來的策展點子 人人都是策展人

在主題方面,蕭雅雯更是點子鬼才,每當出版社認為他們的書系只能與六大系列中的「人文社會」符合時,她總能跳脫出框架。她提到有次城邦集團的出版社來與她談合作時,她發覺這些書的特點都與「台灣」有關,這恰好也符合專攻台灣土地、文化的「社區關懷」系列,因此策劃出「在地好飲食專題」,談台灣豬肉、青草藥等台灣特色事務。就是這樣銳利的眼光,遇上了當年的食安風暴,此時人們開始重視台灣飲食,這是她從未料想過的巧合,一瞬間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她擁有場地、品牌資源,而出版社擁有內容資源,不僅實現所謂的「共好」,也達到「共享」目的,而觀眾的到來,促進了「共學」。

問及成為策展人的特質,蕭雅雯說: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策展人,這三字不用把它看得很厲害。」

每當要嘗試新想法時,她總是義無反顧,像是她曾與八旗出版社總編輯富察合作,即使當時冒著政治立場被質疑的風險,但蕭雅雯認為富察的豐富想法及良好口條應被更多人看見,因此他們合作了「東亞文明」相關主題,將演講格局擴大至全球化的觀念,接連三場演講,講者除了富察之外,更邀請目前擔任聯經出版社總編輯同時也是故事創辦人涂豐恩、醫師兼社群網站經營者蔡依橙到場演說各個主題,場場至少200人起跳,座無虛席。蕭雅雯將自己定義為社會企業家,信義學堂作為組織早期CSR的一環,早已是一個社會共榮的永續平台,她表示:「信義學堂的大門永遠為想要學習的你而開。」

當然,經營學堂也不是一帆風順,曾經就有觀眾對於講者期望過高,但最後發生不如預期的情況,這對蕭雅雯來說是場試煉,粉專被責罵灌爆、電話被客訴佔線,但萬幸的是當時的主管陪著她一起面對、改進,蕭雅雯沒有責怪任何人,她向上級提出改進報告、她不停向觀眾道歉,她提到:「把情緒放一邊,處理好事情再回頭看,會發覺因爲這些人產生過度的情緒是不必要的,我也會反省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當下的情境。」這樣面對挫折的能力,陪她度過這11年的大大小小狀況,而論文採用自我民族誌研究方法的她,甚至讓指導教授請她無論如何都要寫下這些經歷。

求學挫敗、工作雜音不止時 關照自已為首要

在談到為何繼續就讀行政管理碩士時,蕭雅雯回答其實當時自己非常不喜歡人們濫用社會企業來進行行銷、盈利,因此策劃了相關演講,並在朋友牽線下邀請到專門研究第三部門的政大社科院江明修前院長。她笑著回憶:「我永遠都記得江老師下車後,拿了一隻寫著『培養高階人文領袖』的行管碩士招生筆給我」,也因為一直都有想要進修的想法,她說:「在接觸了學堂的這些講師後,覺得自己很渺小,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她提筆寫下論題計畫書和準備推甄資料,最後也順利進入行政管理碩士就讀。

蕭雅雯提到她向來非常用功,但大考時她總是失利,這對她來說是個挫敗的成長歷程,就讀世新廣電後,她開始找到比起成績單上的數字,更能證明自己價值的方法。她提到:

「當你累積很多後,別人不選你都不是你的問題,有時候是機緣的問題。」

這樣的成長過程,讓她總是勇於挑戰,待在行管碩一年半,她就將畢業門檻的33學分修完,人生或許就是出其不意,原先她要選與工作相關的「社會創新」模組,最後因時間無法配合,沒有財經、企管底子的她竟然修完「財經政策」模組的課程,跑統計、寫議題分析對現在的她來說都是已經跨越的高牆,她也說:「老天爺都有安排,要把自己準備好。」

每當有雜音出現時,過去的經歷讓她開始學會關照自己的想法,她不再被旁人聲音左右。她回憶早期做企業倫理議題時,她就與政大國際事務學院的朋友,同時也是京都大學畢業的教授李世暉一起合作,透過日本漫畫的方式聊企業倫理,讓生硬議題變得受歡迎,一直以來生活都是她發想議題的靈感來源,而她也從來不會刻意建立人脈,她認為見過一次面或者是交換名片都不是人脈,而是當在工作上有需要專業幫助時,第一個會想起的人。這也是她最近剛好與朋友聊到的人脈網絡中的「弱連結」,她也笑說:「剛好我接觸到朋友都是一群很優質的朋友!」

刻進細胞的閱讀記憶 讓講座永遠值得

最後,當談到閱讀的好處時,不斷與出版社合作的蕭雅雯說,在資訊容易取得的時代,若你能靜下心讀完一本書,都能幫助培養耐心。她非常愛讀書,雖然很容易忘記讀過什麼,但她認為這些資訊會刻進身體的某個細胞,有天需要時會被喚醒,就像在信義學堂你可以選擇喜歡的議題聽。她說:「只要有一句話是你有感受的,即便只有五個字,我也覺得你來這一趟兩小時是值得的。」至於信義學堂的未來規劃,她說:「未來還是會走在共好、共享、共學的理念上,始終如一,不會改變。」

發行:產創總中心
編輯:楊軒妮
撰文:李京蓁

圖片:蕭雅雯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