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 軒妮

分享文章:

歡迎訂閱
《政大產創總中心 電子報》

即時接收本中心最新活動訊息及專題報導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Author

楊 軒妮

Share

從小在坪林茶園長大的謝佳妤,在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之下,自幼就很喜歡喝茶,對製茶也饒有興趣。因著對茶的好奇與喜愛,正職工作之餘,謝佳妤就跟在爸爸身邊學習產茶、製茶、喝茶,並報名政大產創總中心的「AI新農業」推廣課程,運用休息時間自我進修,精進茶葉產製及品評能力。「同樣的原料會做出不同風味的茶真的很有趣,希望有一天能獨當一面做出自己的茶。」謝佳妤說。

謝佳妤家的茶葉品牌「青心茗坊」在新北好茶文山包種茶比賽中屢次獲得頭等獎,2018 年參加比利時風味獎獲得二星獎,2022 年榮獲英國 Great Taste Awards三星獎及二等獎。


青心茗坊 logo 設計,以一家人製茶為發想,將製茶容器「笳笠」為底設計成房屋形狀,並加上茶葉,希望消費者品嚐青心茗坊的茶時,除了茶香,也感受到家的溫暖。

謝佳妤表示,目前茶產業最大的困境是茶農們「懂種茶,但不懂銷售」,這讓長輩們認為種茶賺不到錢,進而不希望下一代在茶葉上投注心力。而當前政府雖辦理很多市集提供展售空間,但展售時間卻又剛好辦在茶農產製茶葉的時程上,「自產自銷的小農,沒有多餘人力去市集銷售」,導致銷售與生產沒有對接。

回到產茶方面,又很多農民連水源都找不到。沒有固定的水源,加上牽水管的成本過高,目前坪林很多茶園連噴滴管設施都沒有,完全是靠天吃飯,等天降甘霖。而茶葉製造出來了,也參加比賽得了獎,但茶販卻無法總以茶農滿意的價格收購。這些都是很多尚未打響品牌、建立消費客群的小農正在面臨的困境。

機械採茶。需一人揹單人採茶機,另一人揹集茶袋。此採收方式可在快速採收完畢,節省人力並能在最佳採收時間內完成採收。然而這方式雖便利,但也考驗採收者操作機器的能力,採收深度過深或過淺都會影響茶菁品質。

在AI新農業課程後,謝佳妤在茶園架設了阿龜微型氣象站,有別於過去仰賴種植經驗來做決策,現在透過氣象站即時蒐集大氣、作物、土壤等資訊,透過遠端監控與數據分析,將一部份的生產和管理外包給人工智慧,替佳妤和爸爸降低了很多茶園管理負擔,茶園不再只有經驗老道的農民可以管理,透過數據就能解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部分。佳妤希望,未來的AI新農業課程能加入更多實作、技術面的內容,讓茶農們更知道如何直接應用。佳妤期許茶園有朝一日能做到智慧灌溉。

施肥。需仰賴人力將肥料慢慢扛到茶園裡,再進行施肥。依照茶樹狀況,一年大約施一到四次肥。傳統依靠茶樹葉片顏色判斷肥料是否有效,現在多了氣象站,可以更精準的判斷了!

現在佳妤不僅是「下班後的茶農」,也是通過中級茶評鑑師認證及丙級製茶師認證的品茶師及製茶師,更擔任過新北好茶初審團一員。協助佳妤參與國外茶葉比賽的台灣古典茶園林芳宇,相當看好青心茗坊未來的發展,不僅致力於協助茶葉的參賽,也欲透過台灣古典茶園的特殊包裝及行銷,協助拓展青心茗坊的能見度及客群。

發行:產創總中心
撰文:楊軒妮
圖片:青心茗坊 謝佳妤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