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創最新消息

產創最新消息

20 06, 2022

業師Bernie談臉書廣告投放策略

2022-06-20T10:06:27+08:00

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圖左下)與講師李柏毅(Bernie Lee,圖右下)合影。 【產創總中心】(文/傳碩一 洪名遠) 本校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於近日邀請業界知名廣告投手李柏毅(Bernie Lee)分享臉書廣告實作與投放策略,透過專家豐富的親身經驗,讓修課同學得以深入暸解廣告投放操作技巧,有助於日後在社群行銷領域奠定基礎。 廣告投放第一步  釐清行銷目標 隨著社群媒體融入大眾日常生活,透過社群平台展示廣告與行銷活動的「數位廣告投放」也成為行銷工作者的必備技能。李柏毅指出,在開始廣告投放前,首要工作是「訂定主要目標」,具體可從四點考量:即「投遞廣告的目的」、「追求對象」、「溝通訴求」及「數據準確性」。 廣告主須先釐清行銷活動目標,才能找到對應的數據指標、訂定合理KPI,最終評估成效加以調整。講師也補充,由於最終目標是銷售,因此也必須考量「廣告受眾是誰」,如年輕人和中年受眾的訴求不同,能奏效的廣告策略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務必事前確認,後續才能投其所好,找到對的策略方向。 李柏毅強調:「選擇目標會直接影響90%的成果」,建議學生先以企劃最想達成的目標作起始測試。他也分享自己擬定行銷活動最常使用的四大目標:「貼文互動」、「流量」、「觀看影片次數」、「轉換次數」。 釐清目標後,李柏毅建議學生可以先抓少量預算投放以評估活動走期。至於如何設定廣告的KPI,他也建議可先採「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或求損益兩平」為主,再根據監測所得數據,逐步優化行銷策略。 熟悉投放指標  優化廣告成效 圖二:講師李柏毅(Bernie Lee,圖最上排左三)、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圖最上排右三)與學生合影。 李柏毅也介紹了社群行銷常用的廣告指標與數據含義,熟悉指標有助於檢視行銷活動流程,並加以優化。他舉例,如果當前行銷活動的廣告投資報酬率(ROAS)過低導致入不敷出時,可以嘗試降低流量成本(CPC)、調高轉換率與客單價等作法,逐一調整測試就能改善成效。 他也補充,投放廣告與優化就像是實驗,需要反覆測試才能找到問題癥結。有鑑於此,想要得到最佳投放策略,除了仰賴長期觀察、調整細節與流程之外,也可以每週記錄過程數據、設立停損點,以避免用錯方法卻不自覺。 講者也推薦學生使用Facebook官方的「廣告學習模式」功能。臉書AI會根據投手初始設定的投放對象反覆比對,隨後自動找出適合的新受眾,是很有效益的優化工具。他提醒初期使用該功能應儘量避免干擾AI學習模型,否則可能導致模型建立失敗,最終目標無法達成。 成功的廣告投放  仰賴客戶信任與溝通 演講後問答時間,學生詢問講者如何在廣告成效不好時向客戶溝通。李柏毅建議投手與客戶合作前要先取得共識,談妥短程目標是「損益兩平」,以預留投放優化的彈性。此外,也要跟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倘若期間成效較差,則要試圖找出原因,並向客戶回報因應的具體作為。 他強調,客戶在意的並不是成效不好,而是「一直」成效不好,因此需讓客戶暸解廣告投放優化便如同長期投資,成效會隨著時間反覆調整而逐漸改善。倘若客戶不願意繼續投放預算,也要提供對方安全退場機制。 圖三:講師李柏毅(Bernie Lee,圖最上排左三)、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圖最上排右三)與學生合影。

業師Bernie談臉書廣告投放策略2022-06-20T10:06:27+08:00
26 05, 2022

蜜絲緹執行長周芳談KOL網紅行銷

2022-05-26T16:50:34+08:00

圖一: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圖左)與講師周芳(Sarah Chou,圖右)合影。 【產創總中心】(文/傳碩一 洪名遠) 本校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於5月24日邀請蜜絲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周芳(Sarah Chou)暢談KOL網紅行銷規劃經驗、合作與業務開發技巧,讓修課學生為提前為邁入職場打好基礎、擴展眼界,深入暸解業界生態。 周芳畢業於輔大英文系與交大傳科所,在學期間積極參與實習活動,投入職場後也積極挑戰自己所設立的重重目標,不到數年便已累積橫跨傳統媒體、新媒體與品牌營運等產業工作經驗,同時兼具業務開發、品牌經營管理、社群內容企劃與品牌策略執行等專業能力。現任蜜絲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的她,也身兼多間知名品牌策略顧問及數位行銷講師等職務。 圖二:講師周芳(Sarah Chou,圖右下)分享當前KOL網紅行銷趨勢(旁側為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 網紅行銷首重「人選」 隨著當代社群媒體和電商高速發展,「KOL網紅行銷」已然成為品牌主心目中時下最熱門的廣告投放渠道。周芳指出,網紅行銷即是「透過特定人選行銷宣傳內容,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決策。」首要重點在於人選,需要花費心力進行評估,品牌也需要預先釐清傳播目的,才能從中找到最合適的人選。 網紅行銷可以為品牌帶來許多好處,例如可以借助KOL與粉絲長期經營所累積的「熟悉度」、顧客對於網紅使用產品的心得較易產生「信任感」、透過合適人選展示產品可以加強「說服力」,以及基於網紅行銷體驗分享的內容形式,能夠有效降低消費者受強迫推銷的感覺,達成「無痕感」。 從洽談到執行  細節決定成敗 周芳依次向同學介紹網紅行銷的合作模式、合作流程與執行項目,輔以實戰經歷說明,並且強調工作過程中必須謹記的諸多細節,以及危機應變方法。例如從專案排程,建立人選列表、撰寫邀約信件乃至企劃執行階段等,每個環節都不容馬虎。 單論規劃信件的注意事項,便要注意下標需明確,開頭即重點,內文架構層級分明,以利對方閱讀答覆。此外,窗口更須對人選做足功課,不僅要暸解他的近期作品與話題,還要從中找到對方與自家品牌的關聯性,才能提升說服力,順利促成合作。 不要只做甘於平凡的人 精彩演講很快進入尾聲,面對畢業在即的廣告系大四學生們,周芳也以自身經歷鼓勵眾人,如:「不要只做甘於平凡的人,要不屈不撓不放棄,把所有挑戰都當作是自己的Showcase。」以業務工作為例,比起使用公版制式簡報開發客戶,她願意付出更多時間和心力為潛在客戶精心規劃專屬行銷企劃與競品分析。這種不平凡使她得以脫穎而出,最終成功獲得客戶的堅定信賴。 此外,周芳也期許同學們:「唸好書,也做一點唸書以外的事。」有感社會新鮮人較難及時被委以重任,她勤勉大家好好把握當下,發揮學生身份的優勢,「做一些只有學生才能做的事。」例如積極嘗試擔任志工、營隊、校際或系際職務等,珍惜能夠培養自己眼界和能力的寶貴機會。 最終,她鼓勵學生「要設立自己的時區。」不要用社會所設立的標準來對待自己的人生,也不要受到他人負面消極的意見所影響。課後問答階段,周芳也回應學生對於職涯選擇的疑問,她建議可以從自身興趣和產業的未來發展性相結合,聚斂選項,並且在做足功課後詢問該領域的前輩。平時主動結識樂於分享的前輩,並且多聽多問,才能一步步更加接近自己所嚮往的成就。 圖三:講師周芳(上排左至右第三位)、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上排左至右第四位)與全班合照。

蜜絲緹執行長周芳談KOL網紅行銷2022-05-26T16:50:34+08:00
17 05, 2022

「電商人妻」Audrey談IG行銷

2022-05-17T11:22:22+08:00

講師電商人妻Audrey(孔翊緹) 【產創總中心】(文/傳碩一 洪名遠) 本校與永慶房產集團攜手推出社群行銷產學合作計畫,贊助本校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開設之「社群媒體行銷」課程共六場系列演講。設於5月10日下午的第三場演講,邀請到業界極具知名度,Instagram(下稱IG)已達22.4萬粉絲的電商人妻Audrey(孔翊緹)於線上分享IG行銷實戰經驗與洞察,也向大家剖析近期剛引入台灣的最新短影音功能Instagram Reels的獨特優勢。 講師電商人妻Audrey分享當前社群行銷趨勢(圖右下為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 雖然社群媒體平台日益增多,但Instagram迄今仍是台灣年輕人最常使用的主要平台。Audrey引用人口統計數據,說明目前台灣IG平台使用者輪廓的特徵,也進一步用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觀察IG影響者(Influencer)的粉絲比例以推估其電商導購能力的小技巧,寶貴經驗使在場師生獲益匪淺。 專業版面是關鍵  一秒抓住粉絲目光 Audrey認為IG版面設計對品牌是相當重要的。她指出,當粉絲看到陌生的品牌帳號時,版面設計就會是他們對品牌的第一印象。因此,版面設計是否能夠讓粉絲一目暸然,乃至於建立品牌好感即是關鍵。她建議可以採用「Color Hunt」等工具找尋適合品牌社群使用的色調,並加以規劃社群內容。 Audrey建議品牌以一檔行銷活動為單位,進行系列版面設計。為了符合平台特性,他也建議以9、12或15則貼文作為一系列規劃內容,這也通常是使用者「滑一下」時所能看到的視野範圍,也呼應當前注意力經濟時代的態勢。 圖三:講師電商人妻Audrey分享當前社群行銷趨勢(圖右下為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 內容貼文向外圈粉  限時動態抓牢鐵粉 IG的內容貼文與限時動態因為演算法的差異而各據優勢,Audrey也說明,內容貼文較容易被陌生人觸及與搜尋,因此首重版面設計。因應今年演算法改制,設計貼文內容時建議可以讓「圖片」、「文案」與「Hashtag」三元素「三環相扣」,亦即照片中出現的物品也需要在文案中提到,並且同時標示Hashtag,這將會有利於貼文被更多人搜尋看見。 相較之下,品牌限時動態對於一般大眾的能見度較低,會點選互動的人則多半以品牌的忠實鐵粉為主。Audrey也建議學生可以基於此前提,透過限時動態設計小遊戲或貼圖,與品牌粉絲保持密切互動。雖說此類遊戲與貼圖對行銷指標的影響並不大,但卻能夠創造機會,有利於小編辨識品牌核心鐵粉,進一步強化連結。 短影音流量商機  成為後疫情新趨勢 睽違兩年,IG的短影音功能「Instagram Reels」終於在近期引進台灣,也成功在台灣引起一股新的15秒到30秒的短影音潮流。與IG官方有合作關係的Audrey也不吝於分享自己對於Reels功能的觀察、經驗和技巧分享,也提到一部分已在歐美成功結合「直覺式購物網址」與「Vlog」的成功案例,說明IG平台未來在短影音方面的龐大潛力。 在短影音功能上市的近三個月內,創作者參與Reels短影音內容應該都能獲得不錯的「流量紅利」,也比較容易受到演算法推播,獲得不俗陌生觸及。因此,Audrey鼓勵學生可以藉此機會嘗試創作,或者思考該如何將品牌既有內容轉化為更適合短影音體裁的素材。但她也強調,雖然官方在近期確實會提升不少短影音內容的能見度,然而是否能成功「吸粉」的關鍵因素仍在於內容品質。 演講結束前的問答時間,Audrey也根據自身經驗,一一為學生們指點迷津,除了提到IG平台的豐富經驗洞察之外,也不吝於分享與客戶的談判經驗技巧,種種寶貴經驗均讓在場同學們收穫頗豐。 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由上至下第一排,左三)、講師電商人妻Audrey(由下至上第二排,左三)與全班合照

「電商人妻」Audrey談IG行銷2022-05-17T11:22:22+08:00
13 05, 2022

元宇宙vs. 去中心化 HTC鮑永哲副總剖析AR/VR運用

2022-05-13T16:09:13+08:00

HTC鮑永哲副總說明元宇宙生態系統 【產創總中心】(文/林卓安) 元宇宙是否成為去中心化的天堂?宏達電虛擬實境產品與策略副總經理暨亞太區總經理鮑永哲,今天在廣電系[閱聽媒體與人文科技]課程回答學生提問,說明元宇宙提供網路3.0的融入式體驗應用,也有各式虛擬貨幣市場,需要不同國家與企業的對應與配套,才可能達到去中心化的理想。 永慶政大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總中心與永慶房仲公司推出「元宇宙厝邊社區行動計畫」,周五在政大廣電系開場。HTC鮑永哲資深副總經理在黃葳威教授開授「閱聽媒介與人文科技」課程指出,元宇宙與現有技術沒有衝突,是網際網路的再進化,元宇宙需要有互聯網支撐。 鮑永哲副總經理指出元宇宙為互聯網再進化 兼任HTC亞太地區業務的鮑永哲總經理,解說元宇宙是網路科技演進的展現,如同從玩電玩遊戲的馬力歐復刻版,進入可以沉浸是體驗的遊戲氛圍;又如目前社群平台網友使用大頭貼展現身分識別,未來可以化身體驗。 他解釋元宇宙可使網路科技達到3D協作平台的階段,有別於1D的收音機提供的聽覺服務、2D的電視電影的視聽服務、或網路影音的2.5D互動服務,3D經由穿戴式裝置,可提供溶入身歷其境的生活應用。 鮑永哲資深副總經理提醒遠見的重要性,他以自己2006至2008年參與谷歌安卓團隊合作開發全球第一隻安卓手機為例,強調視野提供創新與想像的空間,如果當初沒有開發安卓手機系統,就無法帶動後續的電信資訊革新與服務。 HTC鮑永哲資深副總經理示範元宇宙分別應用於遊戲、藝文展演、教育訓練模擬、以及心靈默想等應用。他展示HTC與日本畫家吉田修平合作結合元宇宙概念與貓主題的美術館線上策展,觀看者可藉由穿戴式裝置與每一幅作品打招呼互動,猶如走進喵次元。對於觀看者可以沉浸體驗的深度,如是否進入作品中的探索視角,這些視覺體驗開發都需要與藝術家一起合作討論。  他以美國日前警方與非洲裔美國人發生的警民糾紛為例,陳述虛擬實境已經被職場應用於模擬教育訓練,如警方如何面對嫌疑犯的衝突應變處裡模擬等;沉浸式體驗目前也運用於個人心靈默想等方式。 對電子產品使用者體驗與科技創新經驗豐富的他,常進行各式使用者經驗分析,鮑永哲副總經理答覆授課教師黃葳威教授提問穿戴式裝置合適使用的時間長度,表示其個人可使用穿戴式裝置的時間大約是兩小時,並解釋類似沉浸式體驗的友善性不斷提升,也視每一位使用者對於3D沉靜式視頻的適應過程。 鮑永哲副總解說元宇宙重要元件       HTC為國際間擴增實境的先行者,鮑永哲資深副總經理不諱言,VR/AR面臨的技術挑戰,包括螢幕解析度、延遲、視角、定位精準度、手勢便是、眼動表情等肢體追蹤、以及與真實世界的疊合等,這些都在一一克服改善。 「元宇宙厝邊」系列講座由永慶房仲與政大合作,三月起展開,分別邀請台茶文化茶人、編劇工作者、文創策展人、電信產業資深主管、以及遊戲軟體開發專家,今天為本學期系列講座完結篇,介紹擴增實境結合元宇宙新科技實踐現況與趨勢,九月份將展開第二階段系列講座。 傳院學生視訊參加元宇宙講座

元宇宙vs. 去中心化 HTC鮑永哲副總剖析AR/VR運用2022-05-13T16:09:13+08:00
29 04, 2022

「只要有人」執行長陳思傑談社群創意洞察

2022-04-29T15:39:31+08:00

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圖左一)、講師陳思傑(Jesse 傑哥,圖左二)與簡報首頁。 【產創總中心】(文/傳碩一  洪名遠) 本校與永慶房產集團攜手推出社群行銷產學合作計畫,於傳播學院林日璇特聘教授所開設的「社群媒體行銷」課程中,永慶房產集團大力贊助六場系列演講,並於4月26日迎來第二場,邀請到廣告代理商「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創辦人傑哥(陳思傑,Jesse Chen)在線上與同學們分享團隊打造的成功社群行銷案例、內在核心洞察與「社群思維」的基礎概念。 「所有行銷都是社群行銷!」 傑哥首先以一則當年成功引發輿論的經典戶外汽車廣告為例,說明社群思維的重要性。社群行銷一詞過去經常被用於專指在社群媒體上的行銷,然而,傑哥指出「社群」一詞其實早於社群媒體出現前便已經存在。 他認為,所有行銷其實都可稱為社群行銷,因為行銷「都是在對特定的一群人說話,那一群人便是社群。」因此,比起著眼於平台和工具選擇,行銷真正的重點始終在於暸解社群的需求,並且暸解該如何打動他們;能夠引起社群討論、傳遞與擴散的行銷,就是社群行銷。 傑哥也指出創造社群行銷訊息之前可以先條列的三個基礎要素:「WHY 動機」、「WHAT 內容」與「HOW 方法」,這些要素有助於釐清傳播目標,發想創意和洞察,也適用於分析案例。 圖二:講師陳思傑(Jesse 傑哥,圖左)分享社群行銷竅門。 與受眾建立連結  打造吸引人的內容 傑哥為同學們帶來許多精彩的案例分析,也不吝於分享只要有人的創意發想方法論:「品牌」與「受眾」兩面向必須面面俱到,才能從中生出最好的「CORE IDEA」。他認為,僅將品牌訊息如同佈告欄或DM般展示出來是不夠的,更需要考慮受眾會想要看到什麼樣的內容,為此,行銷團隊更需針對目標消費者的內在洞察、流行熱門話題,以及會引起共鳴的事物等要素下足功夫。 他以團隊曾參與策劃的母親節檔期電商客戶為例,在與同事進行內部討論時,發現大多數成年人在獨立生活之後,對於自己的媽媽其實都並不暸解。為此,團隊以其中一位同事母親的生命歷程為本,在社群述說一則「以母親角度出發」的真實故事,藉以引起受眾共鳴,意識到母親其實也有自己的品味與追求,從而選擇品牌客戶的服務。 社群創意擴散     執行力是關鍵 傑哥也介紹了「只要有人」團隊近年創作過的其他知名案例,說明社群行銷時代「執行力」的重要性。例如去年夏天因全台大停電而借勢竄紅的IKEA蠟燭貼文,從創意發想、案例設計、客戶決策到成品上線,全程只花費88分鐘,最終創造近300萬總曝光數。除了仰賴客戶的配合信賴,團隊對議題的敏銳度與執行力也是關鍵。 發揮個人特質     做出貼近人心的好廣告 演講後的問答時間,傑哥也針對廣告系同學的提問一一回覆。對於多數同學們關注的行銷職涯問題,傑哥也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同學從分析自己的特質與能力著手,例如嚮往新鮮感的人可以嘗試投入代理商,而在品牌端則更像是孕育孩子,陪伴它成長茁壯。此外,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暸解自己的追求,並且看見各個位置的機會差異,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課程尾聲,傑哥也表示廣告是一種與時代、與社會非常貼近的行業,甚至能夠影響一代人的價值與認知,也是廣告工作的魅力所在。對於近期熱門的Web 3.0趨勢,傑哥亦鼓勵大家投入研究,認為Web 3.0「勢必會影響接下來的行銷環境非常深。」近期社群丼聯合推出的NFT專案也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圖三:傳院教授林日璇(由下至上第三排中央)、講師陳思傑(Jesse 傑哥,由下至上第二排右二)與修課學生合影。

「只要有人」執行長陳思傑談社群創意洞察2022-04-29T15:39:31+08:00
25 04, 2022

黃秀副館長談元宇宙文創策展

2023-02-15T13:42:49+08:00

黃秀副館長演講元宇宙文創策展 【產創總中心】(文/林卓安) 虛擬實境整合,逐漸應用日常,從文化休閒到住屋體驗,儘管如此,台灣歷史博物館黃秀副館長直陳,不論元宇宙是否如電動汽車創辦人馬斯克主張是「行銷流行語」(marketing buzzword)?或只是個噱頭而非現實?文創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的發展,仍待查驗。 […]

黃秀副館長談元宇宙文創策展2023-02-15T13:42:49+08:00
4 04, 2022

工藝讓人認識自己,挑戰激發學習熱情——專訪台灣美術工藝學校創辦人 陳明輝

2023-02-02T11:32:45+08:00

台灣美術工藝學校創辦人 陳明輝 2007年,在國藝會擔任研發專員的陳明輝開始接觸工藝產業,他發現台灣工藝品質很好卻缺乏銷售管道,不僅面臨了生產人才不足的困境,產業外的人們對生活中的工藝品也缺乏意識與了解。為了解決台灣工藝產業的問題,陳明輝毅然離開國藝會,決心為台灣的工藝產業付出。他先是創辦了「河邊生活」專賣台灣工藝品,從產製到銷售全都自己處理,而後創辦「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培育台灣工藝人才、推廣工藝產業,讓人們透過動手做來認識自己,理解工藝的重要性。 陳明輝的人生至今已轉換了多次道路,從政大廣電走向文化產業,先為公部門服務,後創辦自己的事業。除了創辦「河邊生活」和「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外,有了孩子後的陳明輝又成立「河邊同行」的親子友善工作空間,致力於打造能讓家長專心工作,又能安心陪伴孩童的工作空間,現在甚至又多了一個政大幼教所兼任教授的職稱。 人生轉折是因緣際會 大量閱讀尋找人生解答 陳明輝說,每個轉折都是根據當下的條件、狀態以及因緣際會而做出的決定,沒有通則可言,可能遇見誰、聽見誰的一句話,「讓我覺得這是一條可以走的路。」年輕時的陳明輝和多數人一樣茫然,總會思考自己是誰,做這件事對自己有什麼意義、對社會又有什麼價值,然而當他去請教前輩才發現,那些年長自己兩三輪的長輩們,也正與他煩惱著同樣的問題。自此開始,早已培養大量閱讀習慣的陳明輝,遇到人生問題就去翻書尋找解答,他在書裡遇到了好多位精神導師,並從中發現抉擇時可能會面臨的種種問題。而每當陳明輝面臨人生抉擇時,他會回頭閱讀當年就讀廣電系時接觸的《百年孤寂》,透過反覆閱讀,重新思考故事角色的生命轉折和遭遇。「重點不是書的內容,而是和書對話後解決了什麼問題。」陳明輝說。 每個人都有美感經驗 透過雙手恢復「感受」 他所創辦的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是一個工藝培育機構,其辦公室坐落在文藝氣息濃厚的台北大稻埕,主要業務在辦理實體工藝課程、企業的團隊經營,及協助政府108課綱的工藝教育。雖然名稱中有一「美」字,但課程重點仍在工藝,並無刻意培養或提升學生的美感和鑑賞能力,因為陳明輝「預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感經驗」,只是繁忙的生活使人們沒空注意周遭環境,而後慢慢遺忘去觀察生活中的美。因此,學校透過帶領學生運用雙手與自然材質互動,去習慣、去觀察周遭事物,從中累積與自然互動的經驗,進而慢慢恢復人感受自然事物的本能。「美感是一種素養,人有美感素養對生活周遭才有感覺,有感覺才會透過與外界的互動回頭觀照自己,也才會明白什麼是美。」 繁忙的生活,讓人漸漸忘了觀察生活週遭美麗的事物。台灣美術工藝學校,帶領學生透過雙手與大自然的材質互動,找回感受自然事物的本能。「有感覺,才會透過與外在的互動,回頭觀照自己。」陳明輝說。 透過工藝 認識自己 找到自己的價值 台灣工藝教育目前的問題在於,工藝教育在職業學校與高等教育的斷層太大,職校重視視覺藝術多過手作能力,學生到了大學幾乎從頭學起,而工藝系畢業生的能力和業界所需人才差太多,導致畢業無法迅速銜接。但台灣工藝學校不只是往人才培育的方向去思考,而是全人教育,「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認識自己,工藝可以扮演這樣的媒介。」 工藝課程中,老師不只是教導學生技藝,還會引導學生思考:拿到這塊木頭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塊木頭從哪裡來?而當學生開始雕鑿,便能透過雙手打開全身的感知能力,感覺到身體各部位的疲憊。陳明暉繼續解釋,在過往的學習經驗中,學習就是聽、讀,學生對自己的價值反映在成績上,但當學生開始動手做,便知道成就是多元的。縱使手作時腦袋空白,那個空白也能讓你去感覺自己是誰,每個人的本性會慢慢被引發出來,那就是創造力研究中說的「心流」。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在追求心流的狀態,我們在心流中會肯認自己的價值。因此,我們不是想培養工匠或是工人,而是希望能透過工藝、雙手勞動,提升人們的精神層次,「工藝能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價值。」 陳明輝說,透過雙手勞動,能更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 工藝課全面進校 提供挑戰,激發學習熱情 然而,要讓人們看見工藝的好,必須要人們有機會接觸工藝。在分秒必爭的國高中求學階段,讓普通科學生也重視工藝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工藝課全面進校。陳明輝直言,對學生而言沒有挑戰的事情就不重要,一般學生會拿去背單字、算數學的音樂課、美術課,「就是沒有去挑戰學生的極限」,而工藝課必須「從無到有」完成一件作品,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讀寫教育學久了就是那麼一回事,學生便開始輕忽學習,但工藝課會穩定地給予挑戰,不只是動腦、動手,還會挑戰全身。 而在成人教育,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做的不是大眾教育而是企業人力培訓,秉持著「挑戰能成功擾動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讓因工作穩定而失去方向的員工們一起做木工,不僅讓個別員工認識自己、激發挑戰心,同時也促進團隊合作,當員工生活有目標、有活力,組織運作便能更順暢、有發展性。陳明輝在此再次提及美感與工藝的關係,「美感教育對我們而言是副產品,美感是人與人互動中自然產生的東西。」 至於大眾教育,陳明輝認為公部門可以透過各工藝博物館原本的知識基礎,去設計精緻、深層的文化體驗、工藝體驗,而非提供免費、便宜但粗糙的手作課程。 陳明輝認為,工藝帶來的挑戰,能激發學生、工作者對學習的熱情 「河邊同行」助媽媽留在職場,為社會留住生產主力 隨著人生邁入下一個階段,周遭的親朋好友開始晉身為父母,陳明輝觀察到很多媽媽在工作上很有成就,但帶起小孩卻充滿挫折,而很多產後媽媽也因需要親自照顧孩子而與社會脫節,因此他希望能提供新手媽媽們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讓自己的人生不因此而停滯,「河邊同行」親子共同工作空間就此成立。陳明輝表示,現在生育年齡多落在29到34歲,這群人同時也是社會的生產主力、資深工作者,他們正要發揮自己的最大能量,但卻因生小孩而離開職場。因此「河邊同行」提供兩種運作模式穿插運作,一種是媽媽們輪流帶小孩,一種是請有幼教背景的媽媽專職幫忙帶小孩。與自學團不同的是,自學團強調「親子共學」,而「河邊同行」的重點是「媽媽要工作」,希望提供環境讓家長能在此將專長發揮成專業,家長的職涯人生也可以延續,讓這群生產主力繼續留在社會中,為社會帶來更多能量。 發行:產創總中心編輯:李京蓁撰文:楊軒妮圖片:台灣美術工藝學校 提供

工藝讓人認識自己,挑戰激發學習熱情——專訪台灣美術工藝學校創辦人 陳明輝2023-02-02T11:32:45+08:00
25 03, 2022

元宇宙生活,跨領域探索-台灣之星湯智堯處長談元宇宙電資發展

2023-02-07T08:42:53+08:00

圖一:湯智堯處長分析網路電信產業消長 【產創總中心】 元宇宙想像迫近,台灣之星人力資源處湯智堯處長25日表示,元宇宙生態圈的成形,將需要10至20年時間,對於相關產業而言,元宇宙好似一頭大象,各產業皆由自己的視野觀看、嘗試、探索元宇宙,各產業面對元宇宙充滿期待與不確定,可以肯定的是年輕同學勢必踏入這個新世界。 政大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總中心與永慶房仲合作「元宇宙厝邊社區行動計畫」,湯智堯處長在廣電系黃葳威教授開授「閱聽媒介與人文科技」課程指出,元宇宙代表為來的網路,包括3D虛擬世界、虛實整合、沈浸式體驗、以及數位分身。如果將網路視為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東西(網頁),元宇宙可以讓我們置身於其中,我們將以數位分身去體驗。 圖二:湯智堯處長勉勵政大學弟妹勇於跨領域探索 湯智堯處長介紹元宇宙結合的生態圈,從電信網路基礎建設、人機互動、空間運算、創作者經濟、內容平台、到使用者體驗等,如何應用研發將是重點。他鼓勵政大同學在學期間多嘗試跨領域學習,培養第二專長。 身為本校企業管理系畢業校友的湯智堯,說明元宇宙趨勢有: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遊戲經濟GameFi的加速發展,數位資產從爭議成為主流(如比特幣/NFT),數據資料成為核心資產,還包括數位身分的建立與混淆。 湯智堯處長進入電信產業服務達20年,解釋元宇宙出現的各式新名詞,其中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代表所有參與者都成為組織貢獻者,也更積極地負起責任; 再如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以比特幣來說,這一枚或那一枚比特幣並沒有差別,價值也相同。相對來說,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性,也不可分割,可以是圖像、影片或音樂等任何數位形式。 圖三:湯智堯處長說明元宇宙生態鏈發展 湯處長說,元宇宙將形成DeFi(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就是讓買賣交易、抵押借貸、保險等功能透過智慧合約運作,去除掉銀行等中介者的角色,業者省下來的成本,說不定還有機會轉換成給客戶更優惠的利率或利息。 儘管元宇宙為跨國科技產業進行集資的說詞,湯智堯處長不否認,元宇宙虛實整合,將引發資安、隱私及倫理爭議不斷,涉及3D資訊處理成本過高,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裝置技術仍待突破,強化用戶友善性使用等,這些均待一一克服。 「元宇宙厝邊」系列講座由永慶房仲與政大合作,三月起展開,分別邀請台茶文化茶人、編劇工作者、電信產業資深主管、文創策展人以及遊戲軟體開發專家,結合元宇宙新科技實踐,本學期在政大[閱聽媒介與人文科技]課堂陸續開講。 圖四:湯處長強調美麗新世界需要各領域協作

元宇宙生活,跨領域探索-台灣之星湯智堯處長談元宇宙電資發展2023-02-07T08:42:53+08:00
24 03, 2022

「詮識數位」陸子鈞談整合行銷策略

2022-03-24T14:42:30+08:00

【產創總中心】(文/傳碩一    洪名遠) 本校獲永慶房產集團經費挹注,攜手展開社群行銷產學合作計畫,並贊助本校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開設之「社群媒體行銷」課程,分別邀請六位業界資深講師蒞臨講座,讓學生得以暸解領銜業界的經驗洞察。 首場講座舉辦於3月22日下午,邀請詮識數位執行長陸子鈞,分享行銷策略規劃架構、社群媒體投放實作經驗談,以及數位行銷的最新趨勢。 「行銷目標」跟「溝通」是重點 陸子鈞首先說明整合行銷活動的架構及績效測量指標。他也強調:設定明確的「行銷目標」是首要關鍵,洞悉品牌的真實問題與需求是當務之急。 他以過往經驗為例,說明唯有與客戶品牌中的「關鍵人物」(key person)落實溝通,釐清真正的目標與問題,行銷公司才能有效幫助品牌。 陸子鈞也指出,因應隱私意識提升,現今Facebook、Google等平台所公開的後台數據也較以往限縮許多。來自平台演算法與權重的限制也進而導致純粹倚靠自然流量的內容產製策略已不如以往奏效。 儘管如此,他認為仍有許多技巧與資源能夠幫助品牌優化,例如藉由創建品牌的維基百科條目與YouTube內容,進而梳理品牌SEO能見度,以及善用Google Trends等輿情趨勢工具觀察機會點等,都是當前時代的變通之道。 不是內容不好 是受眾不對 陸子鈞指出:在策略規劃階段,行銷團隊就有必要先行暸解品牌希望溝通的目標受眾輪廓。有鑒於社群媒體的回音箱效應(echo chamber),人們平時較容易將注意力限縮在與自己相仿的族群,他呼籲學生可以多觀察自己以外的人們,暸解不同的生活習慣與模式,並提出「不是內容不好,是受眾不對」的觀念。 不論是「認同請分享」的長輩圖,或是注重設計質感的圖文內容,其實各有目標受眾與市場。重點是暸解品牌目標受眾的行為習慣,並考量各平台渠道的差異性,進而投其所好。 陸子鈞也建議學生,在定義目標受眾特徵時,可以藉由生活風格關鍵字,如「時尚感」、「文青感」等,或是使用者的活躍地理位置作為投放指標,這將有助於優化精準性,也可能促成意想不到的成效。 善用KOL獨特優勢 與消費者建立連結 陸子鈞也以親身經歷說明KOL(key opinion leader)、KOC(key opinion consumer)在數位行銷時代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跳脫出以「社群平台」為導向的思維:平台可能會不斷新生與沒落,但KOL則未必會受其影響。藉由長期與粉絲互動所累積的親密關係與凝聚力,KOL的影響力將不受平台營運的限制。 他也提出適用於行銷團隊的兩種KOL合作策略:「大配小」與「麻瓜配專業」。前者是以少量頭部KOL協同大量KOC合作,增加曝光擴散及社群能見度,也能降低單一風險。後者則是藉由業界專業人士與業餘網紅的協力合作,例如執業律師與知名KOL的雙人組合,可以同時滿足內容的專業性與娛樂性,發揮最大縱效。 演講結束前的問答時間,陸子鈞也鼓勵學生多加嘗試,在向客戶提案時提出具邏輯性的策略架構,正如公司名稱「詮識」,他期許同學「詮釋出一套能讓客戶願意買單的邏輯。」講座也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下圓滿落幕。

「詮識數位」陸子鈞談整合行銷策略2022-03-24T14:42:30+08:00
21 03, 2022

【產創 永慶聯名講座】元宇宙厝邊,重在生活感 張庭翡談元宇宙說故事

2023-02-07T08:43:08+08:00

講座邀請張庭翡談元宇宙說故事 【產創總中心】(文/林卓安) 元宇宙的編劇要如何編故事?歷經電視台、LineTV、ChocoTV、福斯/迪士尼集團華文節目部副總裁的華劇產製歷練,現任大慕可可總經理的張庭翡老師指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故事則源自立體角色。 政大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總中心與永慶房仲公司合作「元宇宙厝邊社區行動計畫」,張庭翡總經理在廣電系黃葳威教授開授「閱聽媒介與人文科技」課程表示,元宇宙的虛擬人物,已經存在於目前大家在網路平台的各式角色扮演與代號,元宇宙提供一些故事或畫面的骨架,重點是血肉在哪裡? 元宇宙提供骨架 說故事要有血肉 同時在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任教的張庭翡老師,分析網劇《紙牌屋》、《黑鏡》、到《我們與惡的距離》等,說明田野調查是好的編劇必備功課,而大數據可能是提供編劇田野調查的工具之一;大數據也可以是影集推出時行銷公關的噱頭,或所謂選擇導演、主角、故事線的部分依據,但最後仍取決於編劇本人、或製作團隊、或平台決策主管。有時未必是人工智慧的必然結果。       她語重心長地說,劇本創作需要創造力,多觀摩多歷練,活在當下包括真實與虛擬空間,避免虛實生活的失調。張庭翡正籌拍有關流行疾病的電影,但表示年輕演員難覓;俊男美女不少,卻缺乏生活感。 張庭翡提醒生活感有助於創作靈感 多年影劇製作生涯的歷練,張庭翡提醒政大同學要有生活感,才可勝任稱職的編劇、以及表演工作者。她以自身在大學時代申辦國際學生證為例,說明學生時代利用暑假70天與同學去歐洲當背包客,申請學生貸款,善用學生身分的優惠去看各式藝術展演,探索不同文化的生活等,這些均成為進入影視創作工作的養分。 「元宇宙厝邊」系列講座由永慶房仲與政大合作,三月起展開,分別邀請台茶文化茶人、編劇工作者、文創策展人、電信產業資深主管、以及遊戲軟體開發專家,結合元宇宙新科技實踐,本學期在政大[閱聽媒介與人文科技]課堂登場。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故事源自立體角色

【產創 永慶聯名講座】元宇宙厝邊,重在生活感 張庭翡談元宇宙說故事2023-02-07T08:43:08+08:00

業務服務快速列表

場館服務
許珈瑄 #69326 sukika@nccu.edu.tw
宋建興 #69327 121786@nccu.edu.tw

核銷服務
曹瑋峰 #67480 129988@nccu.edu.tw

產學合作
陳駿德 #69346 angus.c@nccu.edu.tw
李筱甄 #69306 vickey67@nccu.edu.tw

創新育成
張杏萍 #67080 kristy@nccu.edu.tw
溫瑞玲 #69329 linda@nccu.edu.tw

智財服務
張弘諺 #69348 hungyen@nccu.edu.tw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