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 軒妮

分享文章:

歡迎訂閱
《政大產創總中心 電子報》

即時接收本中心最新活動訊息及專題報導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Author

楊 軒妮

Share

安勤科技副總經理練良光

現為安勤科技副總經理的練良光,畢業自聯合工專電子科、政治大學企研所企家班,過去曾在多家科技公司擔任研發部資深主管。從二專畢業至今超過三十年的時間,從小工程師到科技公司高階管理人員,練良光說「換工作不是因為遭遇挫折,也不是為了更高待遇,而是為了追求更好機會。」

「追求更好機會」的職涯歷程

年輕時為了累積經驗,練良光一面在工作中累積實力,一面透過轉職探索興趣。期間他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從中學習到做事方式及思考邏輯。第一間公司培養了他扎實的設計能力,第二間公司則因為辦公座位接近高層,坐在位子上就能聽到高層討論事情,讓他得以「偷學」高層主管的危機處理與佈局,訓練了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到第三間公司工作時,有了和總經理交換想法的機會,習得看待技術和設計理念的不同切角。

後來,因為夢想著創業,練良光離開了原有公司,最後創業雖然沒有成功,但那兩年之間,他學到了「創業者思維」,開始用創業者的角度看待事情,例如資源不足時如何拿到資源、如何做好公司管理、如何與廠商談判等等,都是過去擔任工程師時不曾有過的經歷,這使他後來回到科技公司服務,能更全面性思考公司發展與需求,做出更合適的決策

接著,練良光到了第四間公司,當時正值公司成長期,有很多機會和外國人交流,讓他更勇於英語技術簡報與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除此之外,在這八年期間,他不僅參與公司政策的擬定與執行,更參與跨部門制度的建立,讓當時工科出身、對管理一知半解的他,完全實踐了杜威的「做中學」,透過直接縱身實務,了解跨部門管理及財務運作。

而他服務的第五間公司,是兩大科技公司的子公司,在這裡的最大挑戰,是必須擷取或平衡他們各自最大優勢以截長補短,並且一再地溝通想法、排除衝突,以消弭雙邊文化差異、異中求同,做出最好決策。

最後練良光落腳安勤科技,至今已度過了12個年頭。練良光回想當時身為空降主管的情形,當時雖擁有更大的舞台能夠落實研發團隊的想法,但領導完全陌生的團隊、建立團隊凝聚力,讓他花了不少心思。同樣的,團隊對他也不熟悉,會迷惘不知道陌生主管要做什麼。所以當時他以「立言、立德、立行、立信」為宗旨,秉持著「每個人都有發揮的舞台」的理念,有魄力地和部署約法三章:第一、「內鬥就拔職」,第二、「不學就淘汰」,第三、「言而有信」

容錯但不貳過」的領導精神

練良光觀察,有些成員們越有企圖心,就越會鬥爭,有些公司會放手讓員工鬥,鬥贏的人就留下來,但他不喜歡這樣的氛圍,希望用合作代替鬥爭。「合作與鬥爭間有個地帶叫作刺激」,相互刺激是最好的,因為這是對事而非對人。他接著說,領導團隊像在下一盤棋,必須思考這盤棋想要達到什麼目標,重點是「讓每個人都有發揮的舞台。」現在,他正努力培育中階主管,讓員工們都有機會發光發熱,願意為公司付出,再一步步慢慢擴大競爭力與產品線。

團隊是否能持續學習成長,主管的態度很重要,必須保持開放心胸、願意傾聽部署,讓他們能無懼地提出意見和點子。練良光舉例當時有個部署想要研發一個新產品,但部署沒有這方面的專長,於是他坐下來好好地與部署討論事情的合理性、可行性,並約定兩年內達成目標,願意承諾就一起努力,若兩年未達標就打包走人。達成共識後,練良光就真的帶著部署做,後來也成功把產品做出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帶人要帶心。我從未拒絕過任何人的提案,失敗沒關係,就是成本而已。」

至於如何不再犯同樣的錯,以至於血本無歸?練良光說,必須

養成「容錯但不貳過」的精神,並培養「犯錯要找到根因」的習慣

行政系統上,建立研發知識共享平台,讓跨部門間樂於分享專業知識及技術,即使人員在國外,都能在平台上即時抓到相同或需要的資料,知道曾犯的錯誤,理解錯誤原因,並找到解決方法。而最有效率的解方,就是建立避免犯錯的標準化流程,但這不是找一群人再三確認制度流程是否有誤,而是「擷取每個團隊成員最好的做事方式,彙整成最好的流程,並以電腦系統化的工具輔助執行。」

鼓勵內部創業」的企業文化

練良光也稱讚時下年輕人,不論在資訊傳遞、接收資訊上都很準確及快速,思考也相當彈性,所以在帶領新世代年輕人時,放手讓他們去做,簡單提點可能發生的問題即可。他說,「年輕人不是草莓族,只是經驗不足。」因此面對挫折還不太會調適,目標不明使得事業企圖心不強。此時,主管們可以做的,就是鼓勵他們去探索自己的目標,有目標才會有想成功的企圖。他說,年輕人應該要勇於改變事情,要學習的是,提出意見時不流於意見衝突,而是去溝通想法。

在安勤科技,董事長和總經理都很能接受挑戰,也相當鼓勵內部創業,

經驗不足不是問題,只要在過程中有所成長、累積經驗,就能讓想法日漸成熟。

然而,練良光也說,每個人個性不同,有些人安穩地在技術上深耕,有些人絞盡腦汁創新、設計新產品,這些人都適合進入公司,而成員們各盡本分專注在自身目標上,更能和平相處、激發創意。至此,似乎又回到了最初提及的團隊領導理念:每個人都有他發光發熱的位置。

「探索、深耕、開拓」的人生階段

回顧不是最順遂,卻總是「有得學」的過往,練良光將自己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33歲以前,在探索學習,探索自己想要深耕的產業、領域、技術,學習更多的知識、制度、方法。34歲,確立了自己在研發部門的熱情,嘗試創業後又回到公司,開發了自己跨部門溝通的能力,並培養自己具備成為專業經理人、高階主管的條件。45歲之後,有了經驗和人脈,能夠為公司奉獻更多,協助公司建立長久可發展的制度、產品線,並進行跨業合作,也開始朝培育人才的方向努力。也是在這段時間,進入了政大企家班,和不同產業的企業家、高階管理人員互相切磋學習,學習到不同的商業模式、經營方法。講到這,練良光感謝董事長推薦他加入企家班,也感謝一路走來,每個階段都有貴人成為他的學習榜樣。

訪談到了結尾,我們起身四處參觀公司內的各種新產品及工業電腦,至於看了什麼?噓!這是商業機密!

發行:產創總中心
撰文:楊軒妮
圖片:練良光 提供